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时间:2024-07-05访问:31来源:历史铺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一)蒲松龄的生平
蒲松龄(1640- 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是清代初期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在明朝末年诞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远在他的祖父蒲生汭的时代,蒲家已经中落。他的父亲蒲槃在20多岁时被迫弃学经商。清朝建立时,蒲松龄才5岁。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19岁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3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受到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赞赏。他 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 ①与同乡学友李希梅、张历友等名士结成 郢中诗社 ,以风雅道义相切劘。蒲松龄满腹经纶,热衷科举,但科场不利,始终是一个穷秀才。一生以教书为业。31岁时,他被宝应县知县孙蕙聘为幕宾。由于工作枯燥乏味,第二年便辞幕回乡了。他的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他的老家山东淄川度过的,只有一次到过高邮、扬州,有几次因参加考试到过济南。到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他作幕宾和在缙绅家设帐教学的生活经历,使他对仕途黑暗和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一生穷困潦倒,使他和下层人民有密切的接触,同情人民的疾苦,憎恶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他在《与韩樾老定州书》中说: 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山而去。 正是由于怀有这种孤愤之情,才产生了《聊斋志异》这样的著名小说。他对科举制度的认识也有局限性,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科举制度。当他的长孙立德考中时,他还作诗加以勉励: 天命虽难违,人事贵自励。无似乃祖空白头,一经终老良足羞。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他依窗危坐溘然逝世,享年76岁。蒲松龄一生辛勤耕耘,著作颇丰。
除近500篇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13卷,计400多篇;诗集6卷,计诗900多首;词1卷,计词100多阕;杂著5种,如《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等;戏3出,俚曲14种和一部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化名 西周生 )。
① 《聊斋志异》中 小传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4页。
(二)《聊斋志异》
1。《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近500篇。蒲松龄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所作《聊斋自志》,说明此书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以后不断修改和增补,是他一生呕心沥血的结晶。《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广泛,既有作者的亲身见闻,也有借鉴过去的题材加以创造的,但大多数作品是采自民间传说。他在《聊斋自志》中说: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作者并不是妄言妄听,记而存之,而是有所寄托。他在《聊斋自志》中说: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作者表面上是写狐鬼花妖,实际上是写人。是借鬼神世界,反映社会现实,从而发泄自己的悲愤的。因为清初 文字狱 十分严重,作者这样做也是有一番苦衷的。《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同情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梦狼》描写白翁梦入长子甲的衙署,看到门前巨狼当道,堂上、堂下、坐者、卧者,都是狼。台阶上白骨如山。甲是牙齿■■的老虎。白翁让他的次子去劝说甲。甲曰: 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关窍耳。黜陟之权,在上台不在百姓。上台喜,便是好官;爱百姓,何术能令上台喜也? 这就是说,作官只要讨得上司喜欢就能升迁,不用管老百姓有什么看法。这就揭露了贪官污吏媚上欺下的丑态。作者通过异史氏评论说: 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这就推而广之,官虎吏狼不只是白翁的长子甲,而是比比皆是。从而揭露了封建官府吃人的本质。《促织》将矛头指向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写了一个由于皇帝爱斗蟋蟀而逼得成名一家家破人亡的故事,揭露了皇帝的荒淫昏庸和现实政治的腐败。宣德年间,宫中盛行斗促织,每年都要向民间征缴。始作俑者是华阴县令欲媚上官,里胥猾黠,借此因由盘剥百姓,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成名因买不起应征的促织,忧闷欲死。后来自己去捉,又捉不到好的,被官府打得两股间脓血流离。受驼背巫指引,捕得一头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促织。成名有一个年仅9岁的小儿,不小心将这头促织弄死了。儿子害怕,哭着告诉母亲。母亲听了,面色灰死,大骂: 业根!死期到了!等你父亲回来,和你算帐! 儿子哭着出去了。
时间不长,成名回来了,听妻子告诉他此事,如被冰雪。愤怒地找儿子,不知儿子到哪里去了。在井中发现儿子的尸体。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后来,成名的儿子复活了,魂灵化为一头百战百胜的促织。进上之后,官吏受赏,成名一家也转衰为荣了。
本文最后,异史氏曰: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在这里,蒲松龄以劝谏的语气,指出皇帝的每个行动,都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不能够忽视。委婉地指出造成人民苦难的罪恶根源在于皇帝。《聊斋志异》在不少作品里都揭露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欺压人民的种种暴行。《潞令》中的宋国英, 贪暴不仁,催科尤酷 ,到任不过百天,便杖杀58人,甚至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洋洋得意;《红玉》中的退职宋御史,看到冯相如的妻子娇艳,竟派家人到冯家,将冯父打死,将冯妻抢去;《梅女》中的典史,接受小偷三百钱的贿赂,诬蔑梅女与小偷私通,逼得梅女自缢身亡;《窦氏》中的晋阳世家子弟南三复,见窦女端妙无比,先行调戏,后指天发誓,答应娶窦女。窦女怀孕生子,抱儿奔南,南三复竟闭门不见。 女倚户悲啼,五更始不复闻。质明视之,女抱儿坐僵矣 ;《续黄粱》中的福建曾孝廉,避雨僧舍,梦作宰相。因郭太仆曾经瞪过他,于是就让他人捏造罪名,将郭削职;想起东家女绝美,就强娶入家。作者通过这些画面,充分暴露了封建社会 强梁世界 的本来面目。
有压迫就有反抗。《聊斋志异》对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给予深切的同情,塑造了一系列奋起反抗的人物形象。
席方平的父亲席廉与羊姓富豪不和。羊死后贿赂冥使,使席廉全身赤肿,号呼而死。席方平魂赴地下,代父伸冤。然而,从狱吏、城隍、郡司到冥王都被羊姓富豪买通。冥王对席方平施加酷刑,鞭打,火床,锯体,无所不用其极。席方平不屈不挠,告状不止。冥王又许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
席方平冤不得伸,又到灌口二郎处告状。二郎在判词中说: 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馀腥犹能役鬼,大力直可通神。 这里虽然写的是阴间,实际上指的是阳世,暗指官吏贪赃枉法,对人民实行暗无天日的统治。人民有冤难伸,有仇难报。由于席方平的不懈斗争,终于救活了父亲。
向杲的庶兄向晟被荘公子打死。向杲到官府告状,因荘公子广行贿赂,使向杲理不得伸。向杲日怀利刃,想刺杀荘公子。但荘公子防备甚严,难于下手。最后向杲化为猛虎,将荘咬死。蒲松龄在篇末写道: 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这说明被压迫的人民对统治者的痛恨已达到极点。
商三官是敢于反抗的妇女形象,年仅16岁。因为父亲被豪家打死,她的两个哥哥告状无结果。她女扮男装,化名李玉,学做优伶,在豪作寿之时,亲手杀死仇人,悬梁自尽。
博兴民王某,有一个女儿已成年了。势豪某看到她的姿色,乘女外出之机,将女抢去,没人知道。到家逼淫,女不从,某将她勒死,用石头系尸,沉入门外的深渊之中。王找不到女儿,没有办法。天忽然下起雨来,雷电绕豪家,霹雳一声,一条龙下来将豪的头颅抓去。天晴,渊中女尸浮上水面,一只手中抓着人头,仔细一看,正是豪的脑袋。博兴女死后化龙,终于报仇雪恨,这充分反映了妇女的反抗精神。(2)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选拔忠实奴才的一种办法,由于以八股文取士,科场中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往往埋没人才。《神女》中说: 今日学使署中,非白手可以出入者.《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县令丁乘鹤, 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 对叶生的文章 击节称叹。 然而发榜时,却没考上。
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癡若木偶。 他把没有考中的原因归咎于命运不好,后郁闷而死。他的鬼魂帮助县令的儿子考中举人。叶生说: 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 这说明叶生确有才学,只是怀才不遇。
《司文郎》讽刺考官有眼无珠,还不如一个瞎和尚。瞎和尚是一个鬼,本是前朝名家。他能以鼻鉴别文章的优劣。当王平子焚烧自己的作品时,僧嗅而颔之曰: 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 瞎和尚认为王平子可以考中。当余杭生焚烧自己的作品时,僧嗅其余灰,咳逆数声,曰: 勿再投矣!格格不能下,强受之以鬲;再焚,则作恶矣。 可是榜发之后,余杭生高中,而王平子落第。和尚听说后叹道: 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 《于去恶》中说,考官都是 乐正师旷、司库和峤 一类人物,不是眼瞎,便是爱钱。 得志诸公,目不睹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再司簿书十余年,即文学士,胸中尚有字耶? 正因为如此,造成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的不合理现象。作者幻想有桓侯翼德那样的人物,30年一巡阴曹,35年一巡阳世,消除阴阳两世的不平之事。这是郁郁不得志者的愤怒的呼声,然而,在腐朽的科举制度下,哪里去找公平呢!
平凉人贾奉雉,才名冠一时,但却屡试不中。后经郎秀才指点, 贾戏于落卷中集其■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发榜时, 竟中经魁.贾奉雉再读旧稿,一读一汗,读完了,衣服都湿透了。自己寻思,这样的文章一出,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文人呢?郎秀才问他,既然考中,为什么闷闷不乐时,他说: 仆适自念,以金盆玉椀■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行将遁迹山丘,与世长绝矣。这个故事是对科举制度的绝妙讽刺。
《王子安》一文,写东昌名士王子安在考试之后,盼望考中。快到发榜时,痛饮大醉,回到内室睡觉。忽然听到有人说: 报马来。 王踉跄起来说: 赏钱十千! 接着,又听说中了进士、殿试翰林。王子安竟以假当真,心想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因 长班 来得迟些,他便大骂,并扑掉 长班 的帽子,自己也摔倒了。他的妻子进来,把他扶起来说,怎么醉成这样!王说: 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 他的妻子笑着说: 家中只有一个老太太,白天为你做饭,夜里为你暖脚。哪里有什么长班来伺候你这个穷骨头? 这时,王子安才逐渐清醒。在篇末,作者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秀才应考前后的心理状态。秀才进了考场之后,共有七似:刚进去时,像乞丐;唱名时,像囚犯;各归号舍后,伸头露脚,像秋末的冷蜂;出考场时,像出笼的病鸟;担心考不上,坐立不安,像被绳子拴住的猴;忽然听到没考上,变色若死,像只吃了毒食的苍蝇;开头心灰意冷,不想再考,过些日子,手又发痒,于是就像破卵的鸠了。科举制度将千万士子折磨得死去活来,不但是埋没人才,简直是摧残人才了。
(3)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按照封建礼教,青年男女是不能够自由恋爱的,他们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便是大逆不道。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篇青年男女自由结合的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具有进步意义。
《婴宁》中的王子服爱上容华绝代的狐女婴宁,得了相思病。后在山中找到婴宁的家,两人终成眷属。婴宁活泼可爱,笑容可掬。文中用了许多笑字: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至门外,笑声始纵。 见生来,狂笑欲堕。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女微笑而止。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 她的儿子 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 婴宁这种笑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妇女是不准随便笑的。作者写笑,无一笔雷同,反映作者文笔高超。
《香玉》中胶州黄生与白牡丹花妖香玉相爱。当白牡丹花被即墨兰氏移去时,他作哭花诗50首,每天临穴凭吊。终于感动花神,使白牡丹花再生。
后来,黄生死后也化为牡丹,与白牡丹相伴。由此可见,黄生对爱情是纯真的。
《青凤》写狂放的书生耿去病与狐女青凤相爱并互相帮助的故事。青凤,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 耿去病见后,不能忘情。青凤的叔父化装成厉鬼恫吓耿生,耿生一点也不害怕。耿生救青凤于犬口,后又救青凤的叔父,从此以后,他们像家人父子一样,不再猜忌了。
《瑞云》写男女真诚相爱。色艺无双的杭州名妓瑞云不嫌贺生家贫,愿以终身相托;贺生不因瑞云变丑而变心,将瑞云赎出,作为正妻。瑞云愿作妾,贺生说: 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衰故忘卿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的基础不应是郎才女貌,而应是知己。
《阿宝》中的孙子楚,因爱阿宝,自断枝指。清明郊游之后,魂随阿宝而去,被巫招回。又魂附鹦鹉,飞到阿宝家,衔绣鞋作为信物。阿宝不嫌孙子楚家贫,终于结为夫妻。
除了上述描写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作品外,《聊斋志异》还描写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家长的阻挠,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连城》、《鸦头》、《细侯》、《晚霞》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连城》写乔生和连城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曲折感人。史孝廉征诗择婿。乔生少负才名,20多岁,为人有肝胆。他的诗被连城看中。但是史孝廉嫌乔生贫穷,而把女儿许给盐商的儿子王化成。过了不久,连城得病,西域头陀能够医治,但提出必须用男人胸脯上的肉一钱来合药。史孝廉派人到王家告诉女婿。王化成不肯。史就说,谁能割肉,就将女儿许给他为妻。乔生前往,自己用刀割下胸部的肉给和尚,结果治好了连城的病。史孝廉要履行自己的诺言,告诉王家。王化成不同意,要到官府告状。史孝廉出千金给乔生,说明违背诺言的理由。乔生说,我之所以不爱惜胸脯上的肉,是因为用它来报答知己,怎么是卖肉呢。后来,连城死了,乔生前往吊唁,悲痛而死。
乔生在阴间找到连城,在好友顾生的帮助下,被准许还魂。他们商量,怕还阳后有反复,先在阴间结合3天。乔生索要连城之尸到其家,让连城在自己家还魂。二人终于如愿以偿。
《鸦头》中的鸦头是狐妓,爱上诸生王文,随王文乘夜私奔。后被鸨母追回,不肯屈服。被囚在 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肤,饥火煎心,易一晨昏,如历年岁。 但仍然 矢死不二.表现了鸦头对王文忠贞的爱情。
后为儿子王孜所救,终于合家团聚。《细侯》中的妓女细侯,渴望过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满生为了凑钱赎细侯,到湖南求借。不巧,他的朋友被免官,他落魄难返,在当地教书。细侯自别满生,闭门不交一客。满生因有一个学生自己淹死而被囚禁。有一富商看上细侯,便用钱贿赂当事官吏,使满生长时间被囚禁。又编造谎言,说满生已死。细侯迫不得已嫁给商人,生一子。
后来,满生获释。当细侯得知后,杀抱中儿而归满生。这个故事揭露了富商对青年幸福的破坏,歌颂了细侯忠于爱情的反抗行为。
《晚霞》写阿端和晚霞在龙宫相见,彼此爱慕,在莲亩相会。晚霞在给吴江王拜寿后,被留在宫中教舞。阿端 痴想欲绝. 晚霞在吴江,觉腹中震动,龙宫法森严,恐旦夕身娩,横遭挞楚;又不得一见阿端,但欲求死,遂潜投江水。 幸而被救。阿端听说晚霞投江后,涕下不能自止,毁冠裂服,毅然投江。二人在人间又作了夫妻。
《连琐》中的女鬼连琐,与杨于畏来往,谈诗下棋,欢同鱼水。根据连琐的请求,杨在梦中与逼连琐为妾的鬼搏斗,在王生的帮助下,战而胜之。
后来,杨于畏又用精血救活连琐,二人成为眷属。连琐以佩刀赠给王生。可见连琐不但有情,而且重义。作者虽然谈的是人鬼恋爱要经过一番斗争,才能获得自由,实际上说的是人间也是如此。
(4)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赞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宦娘》写鬼女宦娘成人之美,使温如春和葛良工结为夫妻。作者赞扬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种梨》寓意深刻。乡人卖梨,有一个道士行乞,乡人不给,加以叱骂。
有人出钱买了一个梨给道士。道士吃后,将梨核种上,浇水,瞬间长成大树,开花结果。梨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将梨散给围观者。道士走后,乡人再看车中,则梨已空。这才知道大家吃的都是自己的梨。这个故事教育人不要吝啬。
《崂山道士》是尽人皆知的故事。写王生到崂山学道。道士说: 恐娇情不能作苦。 王生回答: 能。 道士让他砍柴。过了两个多月,王生受不了这份苦,请求道士传授穿墙之术,然后回家。回到家后,向妻子炫耀,结果头上碰了个大包。这个故事讽刺那些好逸恶劳企图侥幸成功的人,告诫人们,不能勤学苦练,想要学到真本领,没有不碰壁的。
《画皮》写一狰狞女鬼,披人皮变作美女。太原王生将她当作丽人,藏在密室,被鬼掏心致死,后被疯者所救。这个故事颇具哲理,告诉人们不要为假象所迷惑,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瞳人语》是一个教育人改过的故事。长安士方栋,由于轻薄,尾追芙蓉城七郎子新妇,致使迷目失明,后知悔过,一眼复明。
《狼三则》是写屠夫与狼进行斗争的故事。第一则,写一个屠夫卖肉归来,一只狼在后面尾随。屠夫将肉用钩子钩住,挂在树上。过一会儿,屠夫回来取肉,看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破狼腭,像鱼吞饵一样死了。这个故事教育人不要贪心。第二则,写一个屠夫路遇二狼。屠夫在麦草堆前躲避。一只狼假装睡着,另一只狼企图从麦草堆后攻击屠夫。屠夫用刀先后劈死两只狼。这个故事教育人要识破狡猾敌人的伎俩。第三则,写屠夫机智。一个屠夫被狼所逼,奔入道旁空屋子。狼将爪子伸进门里。屠夫捉住狼爪,用小刀割破狼爪下皮,像吹猪一样,将狼吹得浑身膨胀如牛,终于将狼捉住。
《大鼠》中的狮猫,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开始时,猫并不向鼠进攻,而是跳上跳下。待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之时,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咬鼠头,将鼠咬死。这是运用敌疲我打的战术,战而胜之。
《娇娜》写孔生与狐女娇娜互相帮助。娇娜为孔生治好了病,孔生为救娇娜,不怕雷劈,体现了双方之间的真诚友谊。
《聂小倩》中的宁采臣既不爱财,也不贪色。为女鬼聂小倩重新埋葬。
聂小倩为报答他的恩情,相从回家,下堂操作。宁采臣的妻子死后,聂小倩与宁采臣结为夫妻,家人都不把她当作鬼。夫妻间关系融洽,互相体贴。这个故事反对夫为妻纲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倡平等、互敬互爱的家庭关系,具有进步意义。
《贾儿》写一个10岁儿童机智勇敢。为了保护母亲,先用刀砍断狐尾,后又用猎药掺在白酒中,将害人的狐狸毒死。
《崔猛》写建昌世家子崔猛性刚毅,喜雪不平,但听母亲的话。他能抑强扶弱,杀死夺人之妻的巨绅子某甲。他的朋友李申有智谋,用巧计战胜群寇,保护地方平安。这篇文章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
(5)其他有意义的作品《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有意义的作品。例如《偷桃》、《口技》、《颜氏》、《狐谐》、《仙人岛》等。
《偷桃》是作者亲眼所见的民间艺人表演纪实。父子二人联合表演。父亲从竹器中拿出一团绳子, 约数十丈,理其端,望空中掷去;绳即悬立空际,若有物以挂之。未几,愈掷愈高,渺入云中,手中绳亦尽。 儿子顺着绳子, 盘旋而上,手移足随,如蛛趁丝,渐入云霄,不可复见。 之后,从空中落下一颗桃子。过了一会儿,绳子断了,落下人头和肢体。父亲说儿子因到天上偷桃被杀。人们纷纷拿出钱来给了父亲。父亲用手扣竹器,叫儿子出来谢赏,儿子又出来了。
《口技》也是写民间艺人高超技艺的。卖药女子所学的各种声音十分逼真。 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小儿哑哑,猫儿唔唔. 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 《颜氏》颂扬女子有才智,不让须眉。颜氏有孤女,名士的后代。少惠。
其父在时,经常教她读书,过目不忘。十几岁,学父吟咏。父母死后,嫁给顺天某生。她的丈夫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她女扮男装,刻苦攻读,中了进士, 授桐城令,有吏治;寻迁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这位女子不但考中进士,当了县令,而且当得很好,后又升为掌印御史,其富与王侯不相上下。这是对男尊女卑 封建礼教的极有力地批驳。
《狐谐》写狐女聪明、活泼、诙谐。她嬉笑怒骂,妙语连珠。 狐谐甚,每一语,即颠倒宾客,滑稽者不能屈也。群戏呼为' 狐娘子'. 《仙人岛》也是写女子的聪明才智的。灵山人王勉 有才思,屡冠文场,心气颇高,善诮骂,多所凌折。 但是,当他来到仙人岛后,与桓芳云、桓绿云姊妹比较起来,却处处不如她们。王勉炫耀他的冠军之作,以为外人必不知八股文,结果被芳云和绿云说成 不通又不通.王在开始时 以才名自诩,目中实无千古;至此,神气沮丧 ,汗流浃背了。
《王者》表达了人民群众惩罚贪官污吏的愿望;《侠女》歌颂了精通剑术的侠女隐姓埋名终报父仇的反抗精神;《黑兽》通过虎在黑兽面前延颈受死,启发人民不应安于受人宰割。这些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除了积极的、进步的一面外,还有些作品反映了消极落后的东西,这是由作者的局限性造成的。
《崔猛》把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称为 闯贼 ;《白莲教》称白莲教领袖为 白莲盗首徐鸿儒.《鬼哭》将顺治三年的谢迁起义军诬蔑为 群醜.这说明作者站到与农民起义军对立的立场上去了。
《尸变》写在一客店中,由于客满,四位旅客住在停尸室中。女尸在夜间突然起来,害死三个客人,并追赶另一位客人,最后抱树而僵。女鬼与客人无冤无仇,无故害人。与《聊斋志异》中其他描写善良的鬼怪的作品相比,这篇应属败笔。《宅妖》属于记述怪异之事,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上,都没有意义。
《画壁》通过朱孝廉在寺中看壁画,因爱慕画中一女子,而到画中与其相会的故事,宣扬佛教 幻由人生 的色空观念。
《珊瑚》提倡孝悌思想。《邵女》中的邵女屈身为妾,受到正妻的百般虐待而不怨恨,终于感动正妻。这种逆来顺受的思想,正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 妇德.这说明作者有愚孝思想。《金姑夫》中的梅姑,未嫁而夫早死,决心不再嫁,族人为她立祠。但是,金生赴试经过,梅姑又愿意嫁给他。作者最后评论说:不嫁而守,不可谓不贞矣。为鬼数百年,而始易其操,抑何其无耻也? 可见作者不主张寡妇再嫁,提倡 从一而终 的封建道德。
另外,《聊斋志异》中反映的因果报应、地狱轮回以及宿命论思想充斥全书,虽有劝善惩恶作用,但还是不足取的。对于《聊斋志异》这部著作,和对待其他古代文化遗产一样,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 《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①《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1)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聊斋志异》中的大部分作品有完整的故事。作者不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而是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发挥非凡的想象力,将狐鬼花妖人格化,把他们拉入到现实生活中来;作者还把人间、幽冥世界和仙界统一起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十分广阔的生活场景。这样,就使故事变幻莫测、曲折跌宕、引人入胜。
例如,《促织》通过促织的得与失,反映成名一家的欢与悲。成名捉到的巨身修尾的促织被儿子弄死后,一家人陷于绝境。 忽闻门外虫鸣,驚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这又给成名以希望。但是得到的促织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这又使人为成名一家担心。这头促织的优劣还无法判断,必须经过实战考验。这头促织先与村中少年的 蠏壳青 斗,后又与鸡斗。在县里斗完后,又到宫中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使读者的心忽而提起来,忽而沉下去,关注着促织的胜负和成名一家的命运。
《西湖主》一开头就写燕人陈弼教在洞庭湖救了猪婆龙和一条小鱼,为下文打下伏笔。过了一年多,陈生北归,又经过洞庭,大风覆舟。陈生上岸后,见女郎射猎。驭卒告诉他: 宜即远避,犯驾当死! 陈生害怕,急忙下山,却误入西湖主宅第。公主荡秋千遗落红巾。陈生喜纳袖中,并题诗: 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广寒队里应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 一女见红巾玷染,大惊说: 汝死无所矣! 她慌慌张张地拿着红巾走了。
生心悸肌栗,恨无翅翎,惟延颈俟死.过了好长时间,女又来,祝贺说: 子有生望矣!公主看巾三四遍,冁然无怒容.当陈生饥焰中烧时,公主派人送来酒食。生徊徨终夜,危不自安。公主不言杀,也不言放。到斜日西转之时,女子坌息急奔而入,说: 完了!多言者洩其事于王妃;妃展巾抵地,大骂狂伧,祸不远矣! 生大惊,面如灰土,长跪请教。忽闻人语纷挐,女摇手避去。数人持索,汹汹入户。这时,已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 了。然而,一婢忽然认出陈郎,遂止持索者。返身急去。一会儿又回来说: 王妃请陈郎入。 王妃设华筵招待,并让公主与陈生成亲,至此,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了。原来王妃和婢女是陈生救过的猪婆龙和小鱼。故事一波一折,扣人心弦。
① 《鲁迅全集》第 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09页。
(2)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聊斋志异》塑造的一系列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即或是同一类型,也人各一面,绝不雷同。如同是狐女,《婴宁》中的婴宁天真烂漫,纵情言笑;《小翠》中的小翠则与婴宁不同。 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
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 小翠与公子踢布团,误中公公。 夫人往责女,女俛首微笑,以手刓床.小翠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 夫人见之,怒甚,呼女诟骂。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 从中可以看出小翠聪慧顽皮,颇有心计。《胡四姐》中的胡三姐狠毒害人,胡四姐心地善良。
《小谢》中的陶生在姜部郎的废宅中住。 夜将半,烛而寝。始交睫,觉人以细物穿鼻,奇痒,大嚏;但闻暗处隐隐作笑声。生不语,假寐以俟之。
俄见少女以纸条撚细股,鹤行鹭伏而至 ; 既寝,又穿其耳.少者潜于脑后,交两手掩生目,瞥然去,远立以哂.通过这样的描写,一个活泼顽皮的小谢跃然纸上。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对花妖狐魅加以区别,使他们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绿衣人》中由蜂幻化的绿衣女 绿衣长裙 , 声细如蝇 ;《阿英》中的阿英是鹦鹉精, 娇婉善言.《香玉》中的牡丹花妖 袖裙飘拂,香风洋溢.《苗生》中的苗生是虎精, 言噱粗豪. 以肩承马腹而荷之,趋二十余里 ,表现他力量大; 遽效作龙吟,山谷响应;又起挽仰作狮子舞.这些都为 伏地大吼,立化为虎 作了铺垫。
(3)瑰丽多彩的环境烘托《聊斋志异》描写景色,不只是交代主人公所处的环境,而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性格。例如《婴宁》写婴宁的居住环境。 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藉几榻,罔不洁泽。 作者用这种花香鸟语的优美环境来烘托婴宁天真活泼的性格。
《王桂菴》中孟芸娘的住所则是另一番景象。 一家柴扉南向,门内疏竹为篱. 有夜合一株,红丝满树。南有小舍,红蕉蔽窗。 这样描写一方面是反映孟家清贫,另一方面烘托孟芸娘恬淡高洁的性格。当王桂菴戏言家有妻室之时,芸娘毅然投江。这时, 夜色昏濛,惟有满江星点而已。 则烘托王桂菴 悼痛终夜 的心绪。
(4)画龙点睛的评论《聊斋志异》是历史传记和传奇的结合。书中近2/3的作品篇未缀有 异史氏 评语,类似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 太史公曰.《聊斋志异》中的 异史氏曰 ,文字简洁,含义深刻。除对本篇故事加以评论外,有时还加以引伸,更加突出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外,《聊斋志异》语言精炼,惜墨如金,既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又吸收了当代口语方言。句法多变化,使文章波澜起伏,妙笔生花。但是,由于运用典故过多,给读者阅读增加了困难。从作品的语言风格来看,作者是接受了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的影响。
(三)《聊斋志异》之后的文言短篇小说
《聊斋志异》问世后,风行百年,模拟作品很多。袁枚撰《新齐谐》(原名《子不语》)24卷,续10卷。作者《自序》说: 文史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感也。 作品内容没有什么思想价值,但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沈起凤《谐铎》10卷,和邦额《夜谭随录》12卷,满族作家长白浩歌子(尹庆兰)《萤窗异草》12卷,这些作品徒具《聊斋志异》的形式,而抛弃了它寄托 孤愤 的积极精神。从乾隆到嘉庆初年,影响最大的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纪昀(1724- 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河北献县人。乾隆时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阅微草堂笔记》是他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陆续写成。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各4卷,《滦阳续录》6卷,共24卷,有笔记1000余则。《阅微草堂笔记》在体制上和《聊斋志异》对立。内容杂博,不局限于志怪,宣扬因果报应和封建伦理道德,含有大量糟粕,无法与《聊斋志异》相比。但也不乏可取之处。鲁迅评论说: 《阅微草堂笔记》虽' 聊以遣日' 之书,而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①这个评论是精当的。
① 《鲁迅全集》第 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