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清代文学概述

时间:2024-07-05访问:9来源:历史铺

清代文学概述
  清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接明代文学,下连民国文学,起止时间是1644年至1911年,即从清朝的建立开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民国为止。我们认为,清代文学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644年至1839年,属于中国古代文学阶段;第二阶段从1840年至1911年,属于中国近代文学阶段。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清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生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清代文学的发展。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满族兴起于中国东北。明崇祯九年(1636年),努尔哈赤第四子皇太极改后金为清。崇祯十七年,明朝在李自成农民起义浪潮的冲击下灭亡,满族统治者乘机入关,镇压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在清初的七八十年中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清朝统治者采取了镇压与拉拢的两手政策,对汉族地主阶级和封建知识分子软硬兼施。一方面用火和剑镇压汉族人的反抗,先后消灭了南明福王(朱由崧)和桂王(朱由榔)的政权,并于1683年进军台湾,至此,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封建帝国。清兵在南下时,犯下了 扬州十日 和 嘉定三屠 等惨杀人民的暴行。在抗清过程中,出现了史可法、郑成功、李定国等民族英雄。另一方面,清统治者采用礼葬崇祯帝后,升级擢用明朝降吏降将,不改变汉人服制等措施,来分化汉族地主阶级。还发布赦免罪犯、减少租税等项告示,以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发展农业生产。
  在政治上,清统治者承袭了明朝的制度,而中央集权比明朝更加强化。表面上规定由内阁到六部等中央机构均设复职,满汉平分,但实际上中央大权不在内阁,雍正以前在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以后在由满族官员任军机大臣的军机处,直接受皇帝的指挥,处理军政大事,内阁大臣只能执行军机处的命令。在文化教育方面,清朝统治者沿用明代的科举制度,以八股文取士,还颁布了捐纳制度,即虽然没有考中,花些钱也可买个官做。
  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开设博学鸿词科,收罗 名士 ,取录者都授以翰林院的官职。这是软的一手,把知识分子引导到中举做官上,为清朝统治阶级效力。同时,严禁文人结社,并大兴文字狱,罗织罪名,对不肯服服帖帖地为清朝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加以镇压。康熙二年(1663年)的 明史案 ,庄廷■先死,被焚骨,杀70余人,株连近200人。之后,还有沈天甫之狱,戴名世《南山集》之狱;雍正时的汪景祺之狱,吕留良、曾静之狱等等。
  清初的文人学者,有些人坚持不为清廷服务,被称为 明遗民 ,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他们具有反对清廷的民族思想和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还有些人以明臣仕清,以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为代表。
  他们被称为 江左三大家.钱谦益是 虞山诗派 的领袖,他的散文标志着明末清初文风的转变。钱谦益反对明代 复古派 的模拟、 竟陵派 的狭窄,也不满 公安派 的肤浅,主张将 学人之文 与 文人之文 合为一体,从而转变明文的衰微,振作明末清初的文风。钱谦益是清初诗坛盟主, 四海宗盟五十年.吴伟业是 娄东诗派 的领袖,作有长篇叙事歌行《圆圆曲》、《永和宫词》等,继承并发展了元白 长庆体 ,被称为 梅村体.龚鼎孳的诗作逊于钱谦益和吴伟业,但他能扶掖人材,所以在京师一度领袖诗坛。遗民诗人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遗民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是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陈恭尹、钱澄之、王夫之、黄宗羲等人。他们的诗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或沉郁苍凉,或浪漫飘逸,或清迥拔俗,或含姜桂之气,或现田园风光,一度成为清初诗坛的主流。此外,还有南施(闰章)北宋(琬)。
  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还被称为 岭南三家.在诗歌理论方面,王士祯推崇唐诗,提出 神韵说.宋诗派的代表是查慎行。
  清初改变了明代不重视词作的风气,词坛色彩纷呈。有从明代延续下来的云间派 ;以钱继章、魏学渠、曹尔堪为代表的 柳洲词派 ;以陈维崧为领袖的 阳羡词派 ;以朱彝尊为始祖的 浙西词派 ;曹贞吉、纳兰性德和顾贞观被誉为 京华词苑三绝.清初的散文有 学人之文 和 文人之文 两种。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学术上提倡 经世致用 ,反对明末学术的空谈心性,提出 舍经学无理学 的主张,开始转变明末空疏的学风。侯方域、魏禧、汪琬是 文人之文 的代表,他们被称为 清初三大家.方苞、刘大櫆和姚鼐则极力提倡古文,形成 桐城文派.此外,还有以陈维崧、吴绮、章藻功为代表的骈文派。
  清初的戏剧,有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作家。李玉创作的《清忠谱》是一部反映东林党人周顺昌和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政治斗争的悲剧,在当时影响很大。尤侗和吴伟业等剧作家创作了一些传奇和杂剧,借古讽今,矛头直指封建皇帝。李渔写出了戏曲理论专著《闲情偶寄》,把古代戏曲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康熙时期,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继承了明代传奇的优秀传统,同时抒发了国家 兴亡之感 ,代表了清代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清初的小说,才子佳人小说有张匀的《玉娇梨》、《平山冷燕》,署 名教中人 的《好逑传》。《好逑传》是一部中篇小说,叙述御史铁英之子铁中玉与兵部侍郎水居一之女水冰心的爱情故事,在明清之际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属于上乘。1761年,在英国刊印的第一部英译的中国小说就是《好逑传》。这部小说曾得到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赞赏,目前外文译本已达15种以上。陈忱的《水浒后传》是 泄愤之书 ,写梁山泊劫后余生的32位英雄在海外创业的故事,李俊在暹罗国称王,暗指郑成功收复台湾,坚持抗清的事迹。钱彩的《说岳全传》是清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它吸取了宋、元、明代关于岳飞的演义和小说的精华,重新创作、歌颂了岳飞爱国抗敌的精神,而且塑造了牛皋、岳雷、岳霖等英雄形象。这本小说中的许多故事被搬上戏曲舞台。褚人穫的《隋唐演义》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佚的腐朽生活,歌颂了秦琼、单雄信等英雄人物。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短篇文言小说的代表作。它继承了魏晋志怪小说、唐宋传奇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创造。
  《聊斋志异》寄托了作者的 孤愤 ,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同情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败;批判了封建礼教,歌颂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赞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它的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环境烘托瑰丽多彩,加上画龙点睛的评论,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蒲松龄还创作了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和《墙头记》等14种俚曲。
  清初文学的主要特征是诗词、散文、戏剧、小说相映生辉,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尤其是描写家国兴亡的作品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很大。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取得的成就更大。
  从雍正(1723年)开始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是清代中叶,是清朝由 盛世 转向衰落的时期。乾隆时期,统治者大讲 文治武功 ,清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到顶点。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城市工商业也活跃起来。采矿事业很发达,金、银、铜、铁、锡、铅、水银、丹砂、雄黄、煤都在开采。
  广西有十几个矿厂,据说每厂不下万人。云南有矿厂45处。四川自流井的制盐业很发达。景德镇的窑厂,分工更精细,窑业工人将近20万。广东有的制茶场,使用的工人多至500人左右。道光年间广东有2500家纺织厂,合计有工人5万。此外,江苏、浙江的绸缎业,四川的织锦业,山西的素绢,山东、河南的棉布,都是当时有名的工业产品。资本主义的萌牙比明朝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商业中以扬州的盐商和山西的票号最有势力。对外贸易也比明朝更为发展。在军事方面,先后平定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大小金川等地的叛乱,巩固了多民族的国家。在文化方面,继康熙时期敕撰《古今图书集成》之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 四库全书馆 ,集中人力纂修《四库全书》,一方面整理历代文献,另一方面趁机销毁一切反清的历史文献和其他书籍。文字狱案仍然经常发生,据《清代文字狱档》的不完全统计,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就发生文字狱63起,杀人焚书,已成司空见惯的事情。在这种文禁森严的情况下,乾嘉学派走上了所谓朴学或考据学的道路,他们不敢再谈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而是为考据而考据。在这种风气影响下,文学创作中的复古主义倾向更为严重。
  清代中叶,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清朝统治者将明朝皇室和贵族的庄田一律没收,一部分为清皇家占有,其余分赐满洲贵族和八旗士兵。据《大清会典》和《皇朝文献通考》所载,清室皇庄多至868所,八旗宗室整庄1407所,半庄259所,整园375所,半园102所。此外,各地八旗驻军圈占民田以为马厂,占地达300万亩以上①。皇室、贵族、官僚、地主聚敛财富,集中土地。乾隆末年,政治日趋腐败,贪污成风。嘉庆初年,查抄前军机大臣和珅的家私,估银约数亿两,超过乾隆年间所耗军费的10倍。而人民为生活所迫,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嘉庆元年(1796年)发生的白莲教起义,历时9年,活动遍及川、陕、楚、豫、甘5省,此外,还有苗民起义、天理教起义等。道光年间,由于英国殖民势力走私鸦片,使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的财源更加枯竭。清代中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情况,在清代文学中都有反映。
  清中叶的诗,在思想内容方面,从清初的悼念故国、反映现实到点缀 盛世 、歌舞升平。当然也有一些关心民瘼,体现 盛世衰音 之作。风格上则有各种流派。沈德潜提出 格调 说,代表复古倾向,为封建政治服务;翁方纲倡导 肌理 说, 误把抄书当作诗 ;袁枚首创 性灵 说,具有反封建的民主倾向,这对清诗来说,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是一种解放。袁枚、赵翼、蒋士铨被称为 乾隆三大家.被称为 扬州八怪 ②之一的郑燮多才多艺,诗、书、画均精绝。他反对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诗风。他的诗歌独成一家。一生穷困的黄景仁所作诗低沉苍凉,唱出了 盛世衰音.龚自珍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追求民主、要求改革的进步精神。
  清中叶的词坛,浙西词派人多势众,影响深远。此时的浙西词派领袖是厉鹗。在文字狱繁兴,士大夫处于窒息的沉闷气氛下,已见不到朱彝尊词中微弱的时代现实感了。厉鹗的词多写景咏物之作,追求清、婉、淡、幽的风格。继厉氏而起执浙西词坛牛耳的是吴锡麒。而郭麏被称为浙西词派的殿军,他主张表现性情,坚持 通变 ,突破了专宗姜夔、张炎的局限,这具有进步意义。他的《词品》是词史上第一部风格分类品评的著作。常州词派是嘉庆以后的重要词派。该派起始于张惠言和张琦。张惠言提倡 意内而言外 的词学观,对于纠正浙西词派题材狭窄、内容枯寂的弊病有积极作用。
  常州词派的中坚人物是周济,他提出 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强调词的社会功能。清中叶还有一些不属任何词派的作家。
  清中叶的散文,出现了桐城文派的分支阳湖派,代表人物是恽敬和张惠言。骈文派以汪中最为突出。
  清中叶的传奇和杂剧趋向衰落。当时比较著名的作家是杨潮观和蒋士铨。戏曲艺人陈加言父女写作的《雷锋塔传奇》较有特色。
  ①   翦伯赞、邵循正、胡华编著:《中国历史概要》,知识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47 页。
  ② 扬州八怪 是郑燮、金农、高翔、汪士慎、黄慎、李方膺、李鲜、罗聘的合称。
  清中叶的小说取得的成就最大,乾隆时期,有李百川的《绿野仙踪》。
  作者托明代嘉靖之名,实写乾隆时代之事。借冷于冰求仙得道的故事,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这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藏族作家才仁旺阶的《勋努达美传》产生于18世纪中期,这是藏族第一部长篇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辉煌的纪念碑式的作品,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高峰。对《红楼梦》的研究形成了一种专门学问—— 红学.李汝珍的《镜花缘》约成于道光初。作者借写海外奇闻异事,讽刺了现实社会中的一系列丑恶现象。书中提倡男女平等,女子与男子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参与政事。这说明作者具有民主思想。此外,还有夏敬渠的《野叟曝言》。拟话本小说集有酌元亭主人的《照世杯》、圣水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杜纲的《娱目醒心编》。
  这三部作品都是短篇小说集。就思想价值来说,《豆棚闲话》好些。小说《施公案》标志着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合流。
  清中叶文学的主要特征是现实主义小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特别是出现了《儒林外史》、《红楼梦》这样具有世界影响的巨著。诗词和散文,复古主义倾向严重,诗坛词苑人数众多,质量较高的作品较少。 诗人林立,诗集汗牛充栋,其量丰多如螳之肚,而论质量则在整个清代不如初盛和晚近,犹若蜂腰之细。①不独诗如此,词亦未能例外。当然,也有一些反映社会矛盾,暴露现实黑暗的作品问世。由于作家脱离现实,艺术上偏重模拟,文人的戏曲创作日趋衰落。在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地方戏曲则日益兴盛,为晚清京剧、地方戏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是清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期。这70多年的历史还可以分为3个时期: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晚清,帝国主义与中国人民的矛盾和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同时存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和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化。在新的经济基础上,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汹涌澎湃的反帝运动、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不仅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变化,也使晚清文学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文学面貌和文学潮流,同时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各种腐朽文学也进行着不断的挣扎。
  在晚清诗坛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出现不少反帝爱国诗歌,魏源、林则徐、张际亮、张维屏、朱琦、姚燮、贝青乔等写出了一些堪称诗史的篇章。
  传统题材被打破,火轮船、世界地图等新事物被写入诗歌。散文体、说话体、日记体的诗歌也出现了。太平天国革命领袖的诗篇使人耳目一新。程恩泽、郑珍等宋诗派诗人继续固守自己的阵地。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等人提倡 诗界革命 ,以黄遵宪为 诗界革命 的旗帜。黄遵宪提出 我手写我口 的主张,反对模仿古人。他的诗歌反映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吟咏轮船、火车、电报、像片、东西半球昼夜相反以及外国风光,充满新的内容。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丘逢甲等人都有佳作。坚持古诗阵地的有 同光体 、汉魏六朝派和晚唐诗派。在辛亥革命中,秋瑾等革命诗人以诗歌为武器,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写出了《宝刀歌》等名篇。柳亚子等 南社 诗人积极投身反清革命。 南社 在1909年成立的时候,参加者17人,其中就有14人是同盟会会员。
  ①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308页。
  晚清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即道光、咸丰年间的词和同治至清末的词。邓廷祯和林则徐等人的词慷慨激越,充满反帝爱国的激情。蒋春霖的《水云楼词》不受常州派和浙西派的束缚。同治至清末是词的中兴光大的时代。著名词人有谢章铤、张景祁、常州派的谭献、庄棫。还有疆村派诗派的朱孝臧、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他们被称为 清末四家.此外,文廷式、王国维等人的词都独具特色。
  晚清的散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桐城派古文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冯桂芬、王韬等明确提出反对或抛弃桐城派古文的主张,要打破桐城派的道统和文统。这是晚清文体解放的先声。太平天国的革命散文 语语确凿 ,禁绝邪说淫词,务求 朴实明晓.但是,桐城派不甘退出历史舞台,曾国藩继续提倡桐城派古文并形成 湘乡派. 曾门四弟子 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是该派代表作家。资产阶级改良派为适应开通 民智 和扩大宣传的需要,采用新体散文。梁启超提倡 文界革命 试行 语文合一 ,写出了《少年中国说》等代表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的多数人都趋向于文体通俗化。秋瑾、邹容、陈天华都写出了一些感情奔放、通俗易懂的白话散文。这些作品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文体的通俗化。
  晚清的小说包括狭邪小说、侠义公案小说、谴责小说和翻译小说。
  19世纪后半期,社会上相继出现了《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尘天影》、《海上花列传》、《九尾龟》、《海上繁华梦》等描写妓院生活的长篇小说。鲁迅先生称之为 狭邪小说 ,也有人称之为 倡优小说.其实自唐代以来,这类描写文人与妓女交往的作品就一直未断,如唐传奇《霍小玉传》、《李娃传》;明代梅鼎祚的《青泥莲花记》;清代余怀的《板桥杂记》等等。但那时的作品大都为文言短篇,不过偶弄笔墨,聊遣绮怀而已。晚清的狭邪小说已从短篇发展为长篇,往往有数十回。这是受明清长篇通俗小说影响的结果。在内容上,则是通过作者对妓女的态度,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他的人生理想。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 《品花宝鉴》是专叙乾隆以来北京底优伶的。其中人物虽与《红楼梦》不同,而仍以缠绵为主,所描写的伶人与狎客,也和佳人与才子差不多。《青楼梦》全书都讲妓女,但情形并非写实的,而是作者的理想。他以为只有妓女是才子的知己,经过若干周折,便即团圆,也仍脱不了明末的佳人才子这一派。到光绪中年,又有《海上花列传》出现,虽然也写妓女,但不像《青楼梦》那样的理想,却认为妓女有好,有坏,较近于写实了。一到光绪末年,《九尾龟》之类出,则所写的妓女都是坏人,狎客也像了无赖,与《海上花列传》又不同。这样,作者对于妓家的写法凡三变,先是溢美,中是近真,临末又溢恶,并且故意夸张、谩骂起来;有几种还是诬蔑,讹诈的器具。人情小说底末流至于如此,实在是很可以诧异的。 ①狭邪小说文格不高,书中还夹杂一些不健康的语言,但是,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当时城市有产者腐朽的生活状态和妓女、艺人们的悲苦命运。
  侠义公案小说是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合流的产物。在晚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人们希望出现一些清官和豪侠,为他们铲除贪官污吏,惩恶扬善。适应这种社会心理的要求,侠义公案小说得以流行。侠义公案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游侠列传》,唐代传奇中的《昆仑奴》、《红线》、《聂隐娘》、《虬髯客传》,宋代的《江淮异人录》,明代的《剑侠传》等都是侠义小说。宋元话本中的《错斩崔宁》、《简帖和尚》,明代的《龙图公案》、《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等都属于公案小说范畴。它们大都是一些短篇或短篇集。侠义、公案合流的第一部小说当推《施公案》,内容类似明人的《包公案》。此外,《儿女英雄传》、《彭公案》、《三侠五义》(又名《七侠五义》)、《小五义》、《永庆升平》、《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七剑十三侠》、《七剑十八义》、《刘公案》、《李公案》等侠义公案小说也层出不穷,风靡一时,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侠义公案小说属于通俗文学,故事的主人公富于传奇色彩,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生动活泼,因此深受读者欢迎。又由于书中的清官和侠客都有忠君思想,所以这类小说没有被封建统治者列为禁       书,得以流传下来。
  谴责小说是在1900年以后繁盛起来的。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与8个帝国主义国家订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进一步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文学上,具有改良思想的作家纷纷通过创作小说,来揭露和谴责社会的黑暗、政府的腐败,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鲁迅先生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 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 ①,故称之为 谴责小说.谴责小说的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其中包括官场、商场、洋场等各方面,以写官场最普遍。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并称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①   《鲁迅全集》第 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338-339页。
  ①   《鲁迅全集》第 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82页。
  晚清的小说,翻译多于创作。译印西洋小说,最早的是在乾隆的时候,约当1740年左右。那时期都是根据《圣经》故事和西洋小说的内容,重新写作,算为自撰,如《欧文杂记》之类。稍后始有长篇,最初的一种是《瀛环琐记》里的《昕夕闲谈》。译者署蠡勺居士。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经译者删改重定,印成单行本,署名为吴县藜床卧读生。前有《重译外国小说序》,称其目的,在灌输民主思想,认为中国不变更政体,决无富强之路①。大规模的介绍翻译,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1897年,严复和夏穗卿作《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严复翻译了大量社会科学著作,但没有创作或翻译小说。他的翻译理论给当时小说译家以很大影响。1898年,梁启超作《译印政治小说序》,阐明了翻译小说的重要性,他主张翻译政治小说,以作宣传武器。1899年,林纾与王寿昌合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刊行,这是晚清第一部翻译小说。此后,林纾依靠他人口述,用文言翻译欧美小说共180余种。当时,鲁迅和周作人也翻译了一些小说。
  在晚清戏剧界,也面临变革的趋势。传奇和杂剧濒临衰亡。黄燮清所作《倚晴楼七种曲》和杨恩寿所作《坦园六种曲》比较著名。在戏曲改良运动中,梁启超发表了几部传奇。1904年,柳亚子、陈去病等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戏剧专门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在当时的《新小说》等刊物上刊登了大量传奇、杂剧和乱弹剧本。出现了一些强调男女平等,提倡女权的作品。京剧取代昆曲的地位,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汪笑侬配合社会运动改编和创作了不少京剧剧本。黄吉安改编和创作了百种以上川剧剧本。此时,话剧已经兴起。
  晚清文学的主要特征是政治性、战斗性强。文学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服务。反帝反封建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文学的题材空前地扩大了,诗歌有新意境,小说有翻译小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适应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宣传的需要,出现了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文学的形式、语言和风格都有新的变化,一般趋向通俗化。由于时代和作家世界观的局限性,晚清文学呈现复杂的新旧杂陈的过渡状态。这一时期的文学为 五四 时代的新文学运动准备了一定的历史条件。
  在这里,我们还要强调指出,清代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是清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的说唱文学,特别是弹词和鼓词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流行于南方的弹词作品《天花雨》、《再生缘》、《珍珠塔》、《义妖传》、《榴花梦》、《笔生花》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主要流行于北方的鼓词,也有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佳作。民间歌谣和传说,唱出了人民的心声,表达了人民的愿望。特别是反映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民歌和传说,突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题,鼓舞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成为政治性和战斗性都十分强的优秀作品。
  ①   阿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180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文学和各少数民族文学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宝库。中国文学是以汉族文学为主干的,但是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忽视各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在清代,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无论是用汉文进行创作的文学家,还是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创作的文学家,都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反帝爱国,维护祖国大家庭的统一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勤劳勇敢,追求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生活,是各少数民族文学的共同主题,这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学的进步潮流。随着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发掘、收集、整理和出版,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必然会更加绚丽多彩。
  在清代,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已有了一些交流,中国文学作品被译成外文,使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文学;大量外国文学作品被翻译过来,使中国文学打开了自己的视野,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