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清代经济概述

时间:2024-07-05访问:12来源:历史铺

清代经济概述
  从顺治元年到宣统三年(1644- 1911年),是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时期。
  在这260多年的时间里,清代经济大体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清代前期经济、中期经济和晚期经济三个历史阶段。其间,清代经济经历了由破坏到恢复,由繁荣到衰落的发展变化。当中国封建经济衰败之际,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兴旺之时。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侵袭下,中国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清代晚期出现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现代化运动的发端。
  顺治元年到康熙六十一年(1644- 1722年),是清代经济的前期阶段。
  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由于清王朝的统治者尤其是清朝第二代皇帝康熙,大胆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恢复社会经济的政策和改革措施,特别是抓住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这个关键环节,使清代经济从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和经济崩溃中得到恢复和调整,并使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由于明末出现的社会危机和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十分严重,再加上满族取得统治地位后,还要解决新的民族矛盾,因此,清代建国初期调整和恢复社会经济的时间,较以往的封建王朝都要迟缓。
  从雍正元年到道光二十年(1723- 1840年),清代经济进入它的中期阶段。由于从雍正到乾隆年间,清代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因此出现了清代社会经济高度繁荣的局面,并在乾隆时期达到鼎盛。这种繁荣局面的取得,其重要原因,在于清政府在这个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在赋税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摊丁入亩 赋税制度的改革,是康熙时期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政策的直接延续,它从雍正初年开始,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结束,历时50多年。它简化了税收的手续,按照土地多少征税,减轻了贫苦人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的严重状况。 摊丁入亩 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它从名义上废除了长达2000年的人头税,这是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削弱的标志。这个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使早在明中叶就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增长。
  就在清代经济出现高度繁荣局面的时候,由于封建经济制度的弊端和清王朝的腐败,土地兼并加剧,清代经济从乾隆嘉庆之际开始,出现由盛而衰的转变。由于清前期和中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清代人口的增长,到了清代中叶,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人口的激增,加速了清代经济由盛而衰的过程。当清代封建经济日渐衰微,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受到遏制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闭关自守和贫穷落后的大清帝国,自然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进攻的重要目标。他们通过罪恶的鸦片贸易,把中国一步步拖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轨道。英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贩卖鸦片的特权,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武装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使中国封建社会独立发展的行程发生中断,清代的经济从此发生了新的深刻的变化。
  清晚期经济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起,至宣统三年(1911 年)止。
  这个时期的经济,是外国资本主义通过商品侵略和资本侵略,以至最后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是中国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逐渐解体的过程;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外国机器工业的影响下,开始产生并初步发展的过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逐渐形成的过程。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腐败的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封建统治,进一步通过财政搜刮等手段,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封建剥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顽固也是最大的障碍。而太平天国革命,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机器工业,戊戌维新的改革运动,以及一批受西方先进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提出的反映资本主义要求的经济思想,则从不同方面构成了中国近代经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革新力量。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从清晚期开始,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生了大规模的解体,并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不断发展。但是因为中国整个社会商品货币经济水平十分低下,各地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仍然建立在小农经营的基础上,再加上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的残酷剥削,所以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不仅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很不彻底。这个时期,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游离出来的各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虽然促进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却没有导致农村中资本主义的相应发展。
  同样,这一阶段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在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大规模侵入,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很不充分,商品市场十分狭小,货币财富积累极不充分,劳动力亦过多剩余。中国资本主义的工业也只有从国家经营开始,跃过工场手工业阶段,直接通过引进技术的道路产生。走先军事、先重工业,后民用、后轻工业的发展道路。
  并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不能摆脱资金短缺的困境。虽然在清末中国私人资本主义有了明显的发展,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和阻挠,始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