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6访问:7来源:历史铺
桂南会战是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编辑 搜图
时间:1939年11月-1940年1月
地点:广西南宁
参战人数:日军:约10万 国军:约15万
伤亡:日军:8100多人 国军:2.3万
一.桂南会战背景:
1938年10月,广州失守后,中国由香港到大陆的主要国际交通线被切断。
1939年1月到8月,日军先后侵占了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岛、汕头、深圳等地,中国只剩下西南几条国际交通线,桂南的战略地位凸显重要。
编辑 搜图
二.桂南会战过程:
1939年11月,日军为截断桂越(中国南宁-越南谅山)交通线,由第21集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挥第5师、台湾混成旅在海军第2派遣支舰队、第3联合航空队支援下,企图自钦州湾登陆,攻占桂南地区。
24日攻占南宁。日军主力旋北上,先后攻占高峰隘、昆仑关;一部兵力西进,陷龙州,截断桂越国际交通线。
24日,第5军荣誉第1师于九塘东北枯桃岭向该旅攻击,予敌重创,击毙旅长中村正雄少将。
29日,第5军在友邻协同下发起总攻,战至31日收复昆仑关,获昆仑关大捷。歼灭日军4000余人,击落、击毁日机20余架。日军第21集团军鉴于在昆仑关失败,急调驻广东的第18师、近卫混成旅增援桂南地区,再攻昆仑关。
1940年1月28日开始进攻,第5师、台湾混成旅对高峰隘亘昆仑关之线实施正面攻击;第18师、近卫混成旅分由良庆、七塘经甘棠、那河迂回宾阳。
2月1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接替白崇禧指挥桂南作战。
日军攻占宾阳,3日再夺昆仑关,8日陷武鸣,9日开始回撤。第18师调回广东;第5师、近卫混成旅、台湾混成旅编组为第22集团军,驻防南宁、钦县、防城及其外围据点。中国军队乘势追击,先后收复宾阳、武鸣、昆仑关等地。此后,双方对峙。7月,日军攻陷龙州。9月,日军第21集团军主力陆续进入越南。10月,第四战区第16、第35集团军(共6个师)乘势发起反攻,先后收复龙州、南宁、钦县。收复镇南关(今友谊关),将日军全部逐出广西,会战结束。
编辑 搜图
三.桂南会战结果:
日军:8100多人 国军:2.3万
四.桂南会战影响:
桂南会战的失利,给中国正面战场造成了新的困难。此后几月,日军受欧战法国失败的刺激乘机攻占桂越公路的另一要点龙州,并派兵进入越南北部,彻底切断了中国桂越、滇越国际交通线。桂南会战后,在柳州军事会议上,蒋介石非常恼火,将总指挥白崇禧和中央督战大员陈诚给予降薪留职处分,将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上将以下8个将官撤职查办。柳州,下榻于羊角山。即有汉奸密报,当晚日军飞机轰炸羊角山蒋之住处。蒋还宣布:取消叶肇、徐庭瑶两个集团军番号;桂林行营不再指挥各部队,按战斗序列归第四战区指挥;第四战区司令部由韶关迁移到柳州。26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宣布:“当前已无反攻南宁的必要。”整个桂南战役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