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八百年前的冰上战争 ,俄罗斯一直掌握制胜的天时因素

时间:2024-07-16访问:14来源:历史铺

下面这幅关于冰上战争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300多年后伊凡雷帝统治时期创作的手稿,色彩艳丽。1938年,谢尔盖·艾森斯坦导演的史诗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也重现了这场战役。这部影片试图将这位中世纪王子描绘成一位英雄。

尽管在手稿和艾森斯坦精彩的电影中,都描写了被打败的骑士从结冰的湖面上掉下去的情景,但这种事其实并没有发生。这个传言在战役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流传。

诺夫哥罗德是俄罗斯北部一个富有的贸易城市,却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位置。它的东方是辽阔的蒙古帝国。一个突然在远东崛起,一路向西,将所挡之敌粉碎殆尽的国家。1223 年时,善骑的蒙古人在不久之前于卡尔卡河战役中击溃了一支俄军,并将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置于严酷的朝贡制度之下。

其北方是敌对状态的瑞典;而向西顺着波罗的海则是德国天主教条顿骑士团的领土。条顿骑士团建立于12 世纪后期,原为在圣地征讨穆斯林而设,后随时间推移,其目标逐渐转移到东北欧。在大团长的领导下,充满激情的条顿骑士团与普鲁士异教徒、波罗的海立陶宛人及俄罗斯东正教徒展开了无情战斗。

尽管战斗规模始终有限, 但这支骑士团—— 全部由德国贵族组成—— 装备精良,在战场上展现出的纪律性在当时的欧洲也是无可比拟的。他们穿着带有黑色十字架装饰的白袍,身披铠甲,坚持禁欲主义和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这些骑士更像是僧侣,而不像士兵。哪怕算上武器,他们也几乎没有什么个人财产。

尼古拉·切尔卡索夫在艾森斯坦的传记电影中饰演涅夫斯基

或许条顿骑士的个人生活较为节俭,但骑士团是非常富有的。欧洲许多地方都会给他们捐赠,用以支持其军事活动的开支。同时,随着条顿骑士团在波罗的海地区攻城略池,德意志殖民者紧随其后,而他们上缴的赋税也为骑士团增添了财富。

1237 年,蒙古人向基辅罗斯公国发动攻击,将其北部重重包围,条顿骑士团趁机从该地夺取了更多的土地。1241 年年初,在教皇的准允下,利沃尼亚骑士团作为从条顿骑士团独立的分支,同德意志的其他骑士及丹麦国王的封臣骑士一道,向诺夫哥罗德发起东征。年仅20 岁、正被流放的亚历山大·雅罗斯拉夫维奇·涅夫斯基被诺夫哥罗德人召回,前去保护他们。

亚历山大有着出色的战士素质。1240 年,他在涅瓦河战役中赢得了对瑞典人的胜利,因而被人们尊称为“涅夫斯基”。然而,诺夫哥罗德人不满其统治,很快将他驱逐了出去,这次条顿骑士团来犯让他得到了夺回权力的机会。回到诺夫哥罗德,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政敌送上绞刑架。随后,他带着手下精英亲卫骑兵队一同动身,要从德意志侵略者手中夺回自己的土地。

面对骁勇善战的十字军,涅夫斯基依然夺取了胜利。感到被冒犯的骑士团集结了大批人马,意图将涅夫斯基一举击溃。1242年4月5日,利沃尼亚骑士团同其他德意志骑士、爱沙尼亚后备军和一些丹麦联合骑士团组成的2600人军队,与亚历山大的5000名俄国精兵相遇在已结冰的佩普斯湖。

骑士团率先发动了攻击。行进的军队在冰面上发出轰鸣。这些骑士做出如此决定,其背后的考量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样轻率—— 冬季作战时,他们经常将冰冻的河流当作道路。但这些重装骑士却没能击破俄国人坚不可摧的防御。最终,他们放弃阵地,落败而逃。

诺夫哥罗德人在佩普斯湖的胜利对于阻止条顿骑士团继续向东进攻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帮助西方天主教与东正教在欧洲画出一条界线。涅夫斯基直到1263 年去世一直统治着诺夫哥罗德。而诺夫哥罗德在1547 年被宣布为东正教圣地,涅夫斯基也始终作为民族英雄被后人铭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