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访问:9来源:历史铺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不像现在一样有轮船、快艇等,人们由于没有强大的海上交通工具,所以一直对海洋的另一边充满了好奇。为了能让中国的文化和一些精美的工艺品传播到国外,于是就有了航海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段传奇的旅程吧。
首先让我来了解郑和是什么人呢?郑和下西洋这次浩大的航海活动是发生在明朝初期的事情,那个时候中国的造船技术经过唐、宋、元几朝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已经十分的成熟发达,可以造出符合远洋条件的船只,另外司南、罗盘在船上能为船只指明前进的方向,火炮、火枪可以为远洋航海活动提供安全保障。由于有了这一系列的条件和保障,郑和下西洋拉开了序幕。郑和出生在 1371 年,叫马和,小名三宝,明朝初年的时候,12 岁的马三宝进入宫中成了一名宦官。由于他为人聪明伶俐,行事乖巧,得到了明成祖的重视。因为当时马姓是不能登入三宝殿的,于是御赐马和姓「郑」,因此马和就改名为郑和,官至四品,在宣德六年的时候又蒙受皇恩,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因为郑和的父亲和祖父熟悉西方和海上诸国的情况,郑和在小的时候就受到影响,而且还去过麦加朝觐,所以郑和就是这次下西洋任务的最佳人选。
郑和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一共有七次。第一次下西洋发生在永乐三年,郑和的船队顺风一路向南,当到达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时候,正巧这个地方的东王和西王发生了内战,西王最后打败了东王,西王的军队占领了东王的领土。当时郑和的船队正好下船到集市上想做点生意,买点船上的供给,没想到被西王的军队当成是东王请来的援军,于是就将集市上的船员误杀了一百七十人。当郑和部下的军官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十分愤怒,认为将士们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流血牺牲,于是纷纷要求请战,向瓜哇岛上的西王宣战。当西王明白事情的原委以后,十分惧怕,就派使者来谢罪,愿意赔偿黄金六万两。按道理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碰到这样的事情,又白白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的性命,可谓出师不利,一场战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郑和身负永乐皇帝的秘密指令,如果对他们大开杀戒的话,会使沿海各国误以为明朝要去入侵,给海上的航行带来很大的不便。又因为西王的认罪态度良好,皇帝不仅没有追究,还放弃了西王的赔偿,这件事就和平解决了,这之后两国一直和睦相处。当永乐五年的时候,为了将各国的使者送回国,郑和就开始了第二次的远航,这次郑和的船队人数达到了 27000 多人,到达了很多的国家,有越南、泰国、爪哇、锡兰等,在永乐七年的时候回到了中国。在之后的几年中,郑和又连续几次组建船队下西洋,当他最后一次出海的时候,在古里附近由于劳累过度而大病不起,在 1433 年逝世,年仅 62 岁。就这样,一代航海传奇人物陨落了,但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却被人们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