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郑和始下西洋 斯诺初访毛泽东 邓颖超逝世"><head ><body><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3 alig
郑和下西洋事件我们应该都有一定了解,郑和一生曾七次展开航行,期间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活动。不过有人会问,这个西洋究竟指的是什
说到当时明成祖朱棣拍人去下西洋,但是最后选择了郑和来率领队伍,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当时朱棣可以选择别人,而不是郑和。朱棣选择郑和的原因是什么呢?那么多将领偏偏选择了郑和来
关于西洋、东洋和南洋在中国历史上的的存在是非常久远的了。先说西洋,早在唐代就有从欧洲过来从事贸易的记录,宋元时期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像我们所熟知的马克.波罗,不但到了中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郑和下西洋这个事情可是冒着很大的危险,毕竟在当时,我们明朝的海上力量并没有强大到无所畏惧。所以在永乐到宣德年间,郑和一共下了七次。最后终于恢复了我国
说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了,毕竟这个壮举确实是影响很深。那个时候的明朝可以说是比较强生的时期,但是到了后来处于封闭状态之后就逐渐落后于西方了。那
这个兴趣显然与父亲有关。雍正以工作狂闻名于史,其实业余时间也是一个相当摩登的玩家,尤其喜欢西洋玩艺儿。现在故宫博物院里还保留着他好几张穿西装、戴假发的画像,以及他玩过的大量西洋钟表、望远镜甚至显微镜。
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保。出身云南咸阳世家,明朝伟大的航海家。1381年(洪武十三年)冬,明军进攻云南。10岁的马三保被掳入明营,受宫成为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
明成祖的理念通过郑和的远航得到了传播。同行的马欢在《纪行诗》中说:“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郑和在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推行的都
一、郑和下西洋的概述及性质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励精图治,想要把明朝建立为强大的国家,明太祖朱元璋统治的封建社会,吸取了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为民的操作,例如:恢复生产、扶植工商业、发展经济等举措,力求明朝国家安定、繁荣富强。
照《明史》所记,郑和依附的皇帝,从前称为燕王,到京都发动叛变,自立为皇称成祖,改年号为永乐。当时被篡位的惠帝削发为僧,亡命海外,一说是暴病而死,但是尸首不见。成祖总是寝食不安,所以就委派郑和到海外缉访,这是最为大家熟悉的原因。据周钰森所著《
乾隆年间曾任两广总督的赵翼在其《簷曝杂记》中提到钟表时,称其绝技:“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由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其实,早在明末,西洋钟表已通过宗教和贸易的渠道,从广州进入内陆,开启了一段备受瞩目的中西文化交
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但是你知道郑和下西洋带着众多老婆婆吗?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呢?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向来航海,除了客船之外,运兵运货的船只,是不允许女性上船的,说是“有女同行,航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启动了第一次下西洋的探索之旅。此后二十八年间,他七出七归,播仁爱于友邦。伴随着这一壮举的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这一时期的“永乐中兴”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吧。 郑和,本姓马,
郑和下西洋沟通了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情,算是一次成功的外交之旅。但是追溯源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朱棣为何偏偏选郑和作为下西洋的人选呢?明朝建立前后,倭寇猖獗,边患频仍。 明太祖朱元璋一怒之下,断绝中日交往,实行海禁。朱棣夺
郑和下西洋,是在中国历史上的一项创举,我们暂不去追问郑和下西洋的初始目的,仅仅是七次带领船队乘风破浪,就足以让国人自豪。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水师”在前三度远航大洋期间,曾有过三次著名的海战,最终三战三捷,而且是摧枯拉朽,胜得酣畅
2023-08-02在我国历史上,“西方”一词是一个含混不清的名称,它和历史上中西交通密切相关联,而这个名称也历经了千年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要深入理解“西方”这个词,需要理解它在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