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承德历史名人:他在承德任职4年 至今人们都忘不了他

时间:2024-07-17访问:12来源:历史铺

承德半壁山上的魁星楼,山腰石刻“文眀福地”,《承德府志》都和他紧密的连在一起,他就是海忠。

海忠,字靖堂,满洲正红旗人。1826年(道光六年)至1829年(道光九年)任承德府知府,1830年(道光十年)升任热河兵备道道员。在其担任知府其间,为承德做了许多好事。

海忠重视教育,重修振秀书院,书院经费不足,他带头捐出自己的“工资”。他主持修建了半壁山上的魁星楼,供承德学子瞻仰膜拜。当年武烈河上无桥梁,百姓来往困难,海忠捐置两只渡船免费摆渡,为防止有人趁机勒索,还把有关事项刻石立于东西两岸。他带头捐款筹集了一笔钱,在热河街建起13间房屋,称“留养局”,专门收容无家可归的人。热河巡检夏熙建的粥厂经费无保证,海忠筹款,用利息维持粥厂在每年严冬向乞丐和穷人施粥。他举办纺织技术的培训,以促进承德纺织业的发展。

海忠办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将自己的“养廉银”捐了出来,作为编纂经费,主持编写了《承德府志》,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半壁山顶修有魁星楼 ,陡壁山腰处刻有“文明福地”、“半壁山”等几个大字,为道光年间太子太保内大臣、热河都统吉林英和所撰,承德知府海忠书写。半壁山下有一条石道。当年,康熙北巡即由此进入承德。说承德是文明福地便由来于此。“眀”在康熙字典中古同“明”。

还有一民间说法,之所以多加一横,是有团结各民族,统一江山的意思。因此,这两个字都是正确的。

承德魁星楼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承德魁星楼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创建于公元1828年。当时的承德知府(地方官的名称)海忠为祈求他所管辖的地方文化昌盛,兴建了这一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观。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