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竟然只是因为一个人的私心

时间:2024-07-17访问:14来源:历史铺


追溯中国历史,夏朝无疑是无法避开的分水岭。夏朝的出现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它成功从部落联盟形态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而这一切,确实源自于一个人的私心--大禹。

禅让制

一切缘起禅让制

在古代部落联盟时期,部落联盟领袖的诞生主要依赖于禅让制。所谓禅让,就是由领袖生前活着的时候将位置让给其他人。严格意义上的禅让需要避开亲属,尧避开他的儿子丹朱让位给了舜,舜避开他的儿子商均让位于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禅让制是一种公天下的雏形,即天下为公,领袖只有用心为部落整体考虑,才会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拥护;反之,继承者也需要从那些素有贤明的人中挑选,这本质上是一种另类的“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思维。

正是在禅让制的延续下,三皇五帝们将自己毕生精力纷纷投入对部落联盟的建设中,古代部落联盟也越来越壮大,逐渐摆脱了早期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压制,而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从炎黄帝时期开始变为一人,这就形成了一个国家的基本雏形。

本来在人们的愿望中,禅让制可以一直非常理想的延续下去,但是现实却十分精彩。

大禹因公心上位

禹因为治理黄河洪水泛滥有功,被舜推举为继承者。《史记》中开篇第一纪三皇五帝纪中记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句话实际上是说大禹有感于父亲鲧治理洪水未果而被杀的教训,所以劳神苦思,治水期间在外住了十三年,几次经过自己家门而不进去看看自己的妻子,这是借用事迹来表明大禹治水的决心和毅力,侧面衬托出大禹一心为公的高尚情怀。

鲧治水

大禹最终因治水的功劳,被舜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者,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后,在位期间心态可能发生了变化,他的私心战胜了公心,具体的有三点体现。

大禹治水

大禹上位后产生了自己的私心

大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主要做了三件事来扩大自己的权威。

其一是扩大自己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威望,某一次禹召集的部落联盟的会议中,所有人都拿着玉帛朝见禹,只有防风氏部落代表迟迟未到,迟到很久防风氏部落代表才前来,大禹非常生气,认为防风氏部落代表不尊重自己,不听代表辩解就下令杀死了他,从此,各部落首领都对大禹毕恭毕敬。

其二是推举了比自己年长的皋陶为继承者,皋陶是大禹治水时的助手,因治水有功被大禹提拔,帮助大禹处理政事,大禹推举功臣为继承者本身没多大问题,但是皋陶比大禹年长很多,这就很成问题了,尧舜二帝都是推荐了比自己年轻许多的继承者,等到了大禹就违背了这一常理,这样一来,皋陶比大禹先死,继承人又成了问题。

其三是在皋陶死后推举无威望的伯益,为自己的儿子启创造各种立功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伯益的名声不显,大禹的儿子启却声势大震,各个部落首领都对启非常佩服,对伯益这位继承者却并不认同。

禅让制转世袭制

最终,因大禹的私心,大禹死后,本该继承大禹领袖的伯益却无人朝拜,各个部落首领都去启的封地,请求启当领袖,伯益“谦让”一番后接受了,并且兴兵讨伐了不认同的有扈氏部落。

就这样,启简历了中国第一个国家夏,由此中国进入了阶级社会。

大夏龙雀刀

结语:历史的惯性不会因个人的贤明而改变

并非为大禹的私心辩驳,事实上就算大禹坚持了禅让制的传统,传位于伯益,也难免伯益乃至后来的继承者怀有私心,最终还是会走向家天下的格局。

自黄帝为首领的惯例,几经轮回,最终落到了黄帝玄孙的大禹手中,这或许就是历史的惯性。事物发展不会因为个人的贤明而改变,终究会走向属于其本来的方向,公天下变为家(私)天下,这或许是属于当时的时代潮流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