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闲聊三国历史

时间:2024-07-31访问:12来源:历史铺

在三国分争的时期,有两个地方可以值得仔细研究,主要是荆州和汉中。诸葛亮出祁山暗合高祖刘邦的出师路线,从政治上证明自己是正统。这点的规划从隆中对可以看出,当我们分析刘邦出师的路线时,其重点就是得到关中平原,以威镇山东诸国,好处从秦和高祖统一中国就可以看出。然而在九江让彭越牵制项羽是其中的妙棋。其意暗合秦得蜀而牵制楚方城汉水一线的思路。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很忌讳两线作战,这样无论是实兵还是虚兵,都很容易让敌人在判断主攻方向上调动敌人的兵力,使强大的敌人由精兵变疲兵,在古代军事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调动敌人,打击敌人的士气和体力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条件。如元千里迂回,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来调动金的潼关守兵,从而击溃金主力。作为军事论衡家的诸葛亮在未出隆中的时候就料想战略的发展,就是要从两点或者多点来合击魏,从而让魏在兵力的分配上出现差错,可以让蜀在战役的局部上赢得主动。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首先考虑政治因素,就是刘氏的正统,其次从军事上从两个或者多个方面进攻魏,从而在战略上达到主动。而观后期的诸葛亮的做法就是按他的原意做的。而主要的两个军事进攻点就是荆州和汉中。在这两点的兵力分布上,是贯彻了诸葛亮的虚实之道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荆州基本是虚兵,他主要是起牵制魏兵的主力的作用。为什么?因为旁边还有一个吴国。而关羽作为一个将领没有领会诸葛亮的意思,他贪图一时的胜利而忘记自己仅是灭魏的配角。把自己当主角,结果让强大的魏和阴险的吴同时给剿灭了。其实诸葛亮在得到蜀地后对未来的发展是有规划的,他首先要稳定蜀地,其次和孙权结盟,让吴从东翼,而蜀汉从汉中和祁山还有荆州这西翼中翼两方面来进攻魏,达到最完美的多点突破,让魏在防守上兵力和将领调配困难,起到可以让魏由强大的拳头变成手指,从而各个击破。但后来由于关羽的失败,导致战略的被动,失去了荆州的蜀汉就失去了中翼,就象失去了战略的中心,不能协调西中东三点作战。而且在后来由于协调的失败,让东翼的吴没有起到响应的作用,很快被魏击败,反而让本来松散的指头在长安祁山出凝成拳头。让诸葛亮在那里受挫。这些是军事上说。从政治上说,刘备一定要称帝,为什么?首先,在政治上,皇帝的主动性更强,更有号召力,其实曹操深知此点,他击败袁绍在政治上就是有主动权。其次,中原的百姓在屯田等政策下,已经安定了,可是渐渐遗忘刘汉,如果刘备不称帝,政治上就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政治上没有目标就没有号召立,那仅仅是一个军阀,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政治集团,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所以刘备一定要称帝。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是以攻带守。从政治上,刘备是汉的正统,应该讨伐不是的魏,如果不讨伐,就让天下人遗忘了自己是汉人。重点是军事上,前文说,诸葛亮的中翼和东翼已经丧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性。但是更严重的是无论从经济上,从地理上看,蜀在丧失一个大州后,就完完全全是极被动的,可以说灭亡在眼前。因为大败后给国家带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整个国家的士气上失败。蜀汉在和吴的战争失败后,国家处于非常危险的情况。而这个时候,内乱和外敌同时来,那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首先做的就是和可能成为朋友的人结盟,先稳定外局,在慢慢收拾内乱,然而蜀汉就是这样做的和吴联盟平定了云南之乱,使国家安定了。但这些并不够,中国的形式是中原已经安定,百姓开始忘记汉朝了。所以从政治上一定要北伐,而从军事上,诸葛亮的北伐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军事的骨干,将领都是打出来的,不是看兵书看出来的。而且如果诸葛亮不北伐,魏也会利用蜀汉的疲惫来伐蜀。好以上说的是诸葛亮在政治和军事上从入主益州后的做法和战略规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