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演义》与“历史—传奇”体系

时间:2024-07-31访问:11来源:历史铺

(一)“历史—传奇”,是明清章回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体系。此派小说产于元末明初,肇基于《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这两部长篇巨著,以其思想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成为我国章回小说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峰。此后,明代中后期和清代前期,涌现出一大批踵武二书的小说。《西汉演义》、《东西晋演义》、《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残唐三代史演义传》、《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说岳全传》、《水浒后传》、《英烈传》等,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历史—传奇小说在创作上的共同倾向,是取材于历史。这一点,已成为公认的事实。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就把《三国演义》、《水浒传》及其后出者称为“元明传来之讲史”。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也把除《水浒传》之外的其它历史—传奇小说列人“明清讲史部”。这些作品,或写历朝历史,或写历代英雄,无不与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表现历史题材虽为历史—传奇小说的重要特点,但却不是其唯一的特点;此外,还有常常被人忽略的另一重要特点,那就是无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传奇性。历史—传奇小说的传奇性,其首要标志,是史实的虚化。所谓“虚化”,是指人民群众、民间艺术或文人作家对历史素材以艺术方式所进行的变异处理。处理后的史实,衍变为虚化的历史,把历史性与传奇性统一在一起。《新列国志叙》指出:“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然悉出村学究杜撰”。这里所说的“杜撰”,就是史实的虚化,可观道人的这一概括,反映了当时历史—传奇小说创作的实际。史实的虚化,主要原因是由于作家对理想的追求。晚清管达如《说小说》一文指出:“小说之作,所以发表理想;叙述历史,本非正旨”。即一矢中的,抓住了问题的肯綮。同时,还应看到明清历史一传奇小说中的多数作品,又是群众创作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产物,成书之前,早就以话本、戏曲、传说等形式流传于民间。这些东西专讲传闻性的历史人物事件,本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到了明代,通俗小说家或以之为蓝本,或以之为素材,对其描写生动的故事亦多有撷取。除了文人作家的虚构加工外,宋元讲史、野史、传说及戏曲的重大影响,也势必导致历史—传奇小说的传奇倾向。史实虚化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形象的超人化,由此形成历史—传奇小说传奇性的另一重要标志。历史一传奇小说取材于历史,主要是演述历代“兴废争战之事”,反映尖锐复杂的阶级才盾、民族矛盾和重大政治、军事斗争,必然以勋名事业彪炳天壤的英雄为其主要人物,描写他们的奇情侠气、逸韵英风,表现他们的英雄本色。英雄乃人中之杰。现实中的英雄,本具奇特与崇高之美。他们一身之美德勇武,献身于名标青史的伟业,历代人民出于对他们的热爱,广泛地传扬他们的事迹,加之民间艺人与进步作家的进一步理想化,故而其形象比生活更高、更典型、『更完美、也更奇特。这样的英雄形象,既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又超越于现实生活;既含有生命中常人的因素,又超越于常人;既有客观生活的现实性,又有主观理想的幻想性,是经过虚化处理的性格完美、精神崇高、才能卓异、奇雄壮伟的一种超人。他们的道德品质,无与伦比;武功智慧,绝伦超群;都非常人所及,都高出于现实人格统计平均数的极值,都闪灼着光彩夺目的传奇美。例如,三国英雄刘备之仁、关羽之义、诸葛亮之忠、张飞之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就誉为高不可及的典范;以宋江为代表的水浒英雄,也一直被视为“忠义”之高标。又如武松将四五百斤重的石墩一抱、一撇、一提、一掷、一接而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岳飞文武并茂,博古通今,神臂弓能开三百余斤,九枝箭从一孔穿出;俞通海在水中伏得八九个昼夜,流星锤索长三丈,转转折折,挡着他便粉身碎骨;穆桂英智勇双全尤擅骑射,披甲跃马大破天门阵,等等,其本领皆世间罕见,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圣君贤相、英雄豪杰外,历史——传奇小说中的某些反派人物,也同样具有“超人”性质,同样是在现实基础上经过集中、夸大的超越于现实的传奇形象。其中,品格卑下心灵丑恶的,如曹操、高俅、秦桧、潘仁美等,都是奸恶品质的集大成者,从反面意义上说,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一种范本。本领非凡、勇武过人的,则如吕布、高廉、史文恭、金兀术、哈密蚩、宇文成都、尚师徒等等,亦可谓超群绝伦,尽管缺乏崇高的精神品质而不能像正面人物那样闪光,但就异于常人而言,亦为超人形象之一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