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孔明的军事能力

时间:2024-07-31访问:9来源:历史铺

以前接触三国演义时,惊觉于孔明的谈笑用兵,又是六出祁山,又是七擒孟获;后来再看正史,陈寿对孔明的评论:“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以及孔明在刘备生前几乎没有兵权,入川未随行,连征东吴都无能为力,只能事后大叹:“若法孝直尚在…”可见不受重用。发觉孔明没有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也非史实,因而开始质疑孔明的军事能力,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这段期间,遂认为孔明的内政能力比军事能力强。后来再仔细检视孔明的事迹,发觉他的军事能力实在不容小觑。这三段过程恰好就是山水的禅意:开始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蛮有趣的,就将质疑正史的部分略述如下:有个前提,三国时代,攻城是很不容易的事。是以曹操虽赤壁失败,曹仁仍然能以守城对抗公瑾挟胜战之威的攻击,支持一年多;仲谋屡攻合淝不下,还在逍遥津被追杀;孔明甚至于以大军强攻陈仓不下,蜀军数万,魏军才一千,二十多天犹不能下。连司马懿以四倍的兵力,采强行军偷袭,而且还加上内应叛变,才能破新城“盈旬斩孟达”。(所以当有人提到魏文长的子午谷奇谋,以五千兵就想攻打长安名城,可能没有顾虑到攻城的问题。)开始讲正题了,现有的史料,除了陈寿的三国志,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监,其它的魏略、蜀志等,多半也附在前述二者,因此数据相当有限。若以孔明第一次北伐攻击祁山之役,只提到派赵云、邓芝占据箕谷,孔明亲帅大军攻击祁山,然后马谡被张合击败于街亭,于是蜀军全军撤回。这里有太多疑点了,首先,孔明上前出师表后(皇帝应人在蜀中)出发,远征祁山,而不是由祁山出发,若讲出祁山,那又何必攻击祁山呢?原来祁山的宗主权在曹魏。再来,从汉中沔阳到渭河北岸,航空距离超过五百里,中间没有要塞、城池吗?以合理的推断,蜀魏之间,必然存在许多城池,而且孔明一路前进至祁山,定然发生大大小小的攻城战争,但史书未提。若是从汉中至祁山之间都没有魏国要寨,孔明大可在祁山山下建个城堡,下次出兵就不用又上出师表来个长途跋涉,应是今天出发,明天就可攻城。显然这段距离可能有敌人要寨,守军人数顶多上千,像陈仓之类。这些清扫城池的工作相当重要,如果坐视不管,一但攻城未下,攻城军离开之时就是守军反击之刻,试想逍遥津张文远怎么以八百壮士追杀孙仲谋的十万大军。蒙古大军在襄阳怎么吃亏的,如果蒙古没花五年攻下城来,蒙古始终饱受宋军偷袭。攻城略地就是军事上的表现,孔明在第一次北伐的攻城略地,足见其军事能力,(当然还有其它战役可谈,先谈此次),而史书只轻描淡写攻下祁山及记载街亭的失败,难道没有其它的战争吗?蜀军至街亭当真如入无人之地?无人抵抗?当时孔明人在何方?马谡带的是主力军吗?何以马谡军失败,蜀军必须撤军?而且处理撤军也是很高明的战争艺术,就像织田家的金崎撤退战,晋文公的退避三舍,反之,像符坚的淝水之战、或是项羽垓下溃散就大势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