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军事战略思想浅探
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内容提要:诸葛亮的联吴抗曹和在西部地区建立根据地的军事战略思想,指导了刘备从无“立锥之地”,到蜀国的建立。他虽未完成“兴复汉室”的政治目标,但不愧为中国古代一位军事战略家。关键词:军事联合西部根据地战略家“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候,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诸葛亮的这段话,反映了他纲要性的军事战略思想。这一决策,指导了弱小的处于危难之中的刘备集团,从“无立锥之地”到蜀国的建立、发展和强大,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现就其战略思想的卓越之处略述浅见如下,以期求教于方家:一、战略三阶段与联合抗曹诸葛亮谙于战争规律,深刻了解天下大势,他明确的把“兴复汉室”的战争划分为三个阶段:占领“荆”、“益”、汉中,此乃战略防御阶段;“内修政理”,发展壮大是战略相持也;出“秦川”、“向宛、洛”,就是战略进攻了。当诸葛亮提出此决策之初,曹操已平定北方和中原,成为一支“拥百万之众”的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并欲统一全国了。面对这个强敌的进攻,孙权难以抵御,而刘备就更无能为力了,他看清了这一形势,提出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的军事外交路线。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刘备败退“至于夏口”,危在旦夕,他提议:“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促成了“并力拒曹公”的战局,致使“曹公败于赤壁”。联孙抗曹之策,不但拯救了寄人篱下的刘备,而且趁机占领了“荆州、江南诸郡”(2),有了立足之地,并由此进军西部地区,实现了战略防御阶段的目标。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地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联合抗曹,他这种联弱抗强的策略,只是权宜之计,一旦破曹,即会调转枪口去进攻孙权,完成他“兴复汉室”的政治宏愿。二、抢占西部地区,建立根据地诸葛亮在刘备军事实力弱小的情况下,实施了避开在曹操、孙权之实的夹缝中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处境,挺进西部之虚,建立根据地的作战方针,更显示了他的战略眼光。西部地区是个军事战略重地,帝业之基石,历史上周、秦、汉等许多朝代都发祥于此,司马迁总结了这一历史规律:“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3)。尤其是秦、汉这两个对华夏历史起着深远影响,奠定了大一统封建集权制的帝国,似有同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