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祁山考

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祁山,是诸葛亮攻夺陇右的桥头堡,是伐魏战略中的重要地带,故史籍中多有“攻祁山”、“围祁山”、“救祁山”、“出祁山”之称: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的六次伐魏战役称为“六出祁山”,亦说明了祁山在军事战略上所具有的突出地位。然而,查史籍对祁山的释解:或曰西汉水南:或曰西汉水北;或曰今礼县城东50里之祁山堡.而今?987年版《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注祁山:“盖天水与武都间,秦岭西部大分水岭之统称”、1996年版《中国军事史大事记》又释祁山:“今甘谷东南部渭水、西汉水之间山地”,同一祁山,却产生如此异说?这里,笔者根据《水经注》等史籍记载暨出土文物,对祁山地望作以考辩,不妥之处,敬请方家学者教正。一、祁山地望祁山地望,《水经注·漾水》记述甚祥,亦是国内最早记述祁山的地理志书,出自北魏大地理学家郦道元之手,故最具权威性。根据其记载,笔者发现、祁山实则有泛指与特指之称、l.泛指的祁山。“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墦冢之西七十许里……汉水迳其南”。《水经注》又引用诸葛亮《表》言:“祁山去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瞩其丘墟,信为殷矣”。由此可知,这里记述的祁山,是一个人口稠密、地域宽广,甚为富庶的地方。笔者经实地考察发现,祁山实指今礼县东北西汉水宽阔川原及北山地带。祁山西北,有木树关古道(今四礼公路)通南安(郡治在今武山县境)、陇西二郡;中部有中道连通冀县(今甘谷);东北通上邰(今天水市秦城区);南及西南可达汉中、阴平,自古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大致范围:东起卤城(今礼县盐官镇),西至四角坪(今礼县城东四里之赤土山),东北始西县故城(今礼县红河乡岳费家庄地带)西南之天台山,西北至四角山北段(今礼县永坪、固城、崖城三乡交界地带),全长60余华里,2.特指的祁山。《水经注·漾水》云:“祁山在峪冢之西七十许里……汉水迳其南”。又云盐官:“水北(指东西流向的西汉水)有盐官,在峨冢之西五十许里。相承营煮不辍,味与海盐同”。因墦冢山(今天水市秦城区齐寿山)与盐官、祁山均在同一水系、路线上。又囚北魏时期的盐官即三国的卤城,北魏时始称盐官,唐代亦称盐井城,今原名盐官,地址及地名至今未变,故可推知:祁山在西汉水北,即盐官以西二十里。考此位置,与今礼县东50华里的祁山村相吻合。祁山村自古称祁山,是礼县祁山乡政府所在地。南北朝时期,为纪念诸葛亮“六出祁山”,在村南川原上的祁山堡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祁山武侯祠,成为现今陇右著名的三国文化游览圣地。依据武侯祠周围地势及传说中的众多三国图一祁山堡前出土的铜铁箭簇遗迹以及祁山村出土的大量铜铁箭镞、铜剑等三国古战场遗物资料考证:今礼县东50华里的祁山堡即特指的祁山无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