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论赤壁之战敌对双方战争指导的优劣得失

时间:2024-07-31访问:12来源:历史铺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群雄割据、战乱纷起的时期。在东汉末年至西晋灭吴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爆发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战争。在这些连绵不断、形形色色的战争中,赤壁之战以其深远独特的影响、丰富多样的作战形式在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一次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透过千年的岁月风霜,我们仍能从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争指导的优劣得失中获得历史的经验与有益的启示。赤壁之战是一场包括一系列战役、战斗的大规模作战。这场战争起于曹操南攻、发起荆州战役,止于曹军固守江陵。从阶段上可划分为两个战略阶段:曹军夺占荆州阶段和赤壁败退阶段。整场战争包括曹操南下时“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采取战略佯动而夺取新野、樊城的初战,包括“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此“之”指刘备——笔者注),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大获其人众辎重”的长坂之战和抢占江陵,包括“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的赤壁之战以及黄盖“欺以欲降”,“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的乌林之战,直至“备与瑜等复共追”、曹操“引军从华容道步归”江陵。赤壁之战内容丰富、异彩纷呈,而最富有研究价值的是其战争指导,兹论述如下。一、赤壁之战在军事学术上是一场具有多种典型价值的战争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无论从大战略的高度来看,还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分析,都是一场具有多种典型价值的战争,在学术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关于赤壁之战的大战略和军事战略1、关于赤壁之战的大战略赤壁一战,孙刘两家结成联盟,特别是刘备集团的联吴破曹,是对“隆中对”所提出基本国策的真正而成功的实践。孙刘联盟、“隆中对”的大战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天下大势有冷静、准确的分析。《孙子兵法?谋攻》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中外战争史的实践证明,没有对敌我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充分了解,就不会有战争的胜利。早在刘备三顾草庐之时,诸葛亮就提出过著名的“隆中对”,看到了曹操既占天时,又有人谋,拥军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强大势力,看到了江东孙氏经父子、兄弟三代苦心经营,“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综合优势,以及荆州、益州优越的地理环境,建议刘备以人和为本,占有荆、益二州后,冷静观察天下形势,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从而实现复兴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