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11来源:历史铺
(一)利用楹联表达对诸葛亮崇敬与仰慕之情的,占了各地武侯祠楹联的绝大部分,成为武侯祠楹联的主流和特色。它代表了当时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诸葛亮的评价的主导方向。这些楹联有的记述诸葛亮的功绩,有的赞扬诸葛亮的精神,有的抒发自己的情怀,历来受到人们的赏识。陕西岐山县五丈原诸葛亮庙有一副赞扬诸葛亮的对联,是这样写的:“义肝忠胆,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这副出自佚名者之手的对联,没有对诸葛亮的一生进行泛泛一般的叙述,而是对他忠于蜀汉、托孤寄命、竭忠尽智、死而后已的精神加以赞扬。五丈原是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死于军中的地方,以自己的生命实现了他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诺言。作者没有按一般楹联的方式概述他的生平事迹,而是重点赞扬了他“托孤寄命”、“死而后已”的精神,很符合五丈原诸葛亮庙的特点地点和环境。而把诸葛亮推崇到“三代而后一人”的地位,也赞美到了极至。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晚清四川总督沈葆桢留下的对联,写得饱含感情:“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襄阳问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这副对联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禁烟大臣林则徐的女婿,深受其岳父的影响,沈自进士兵及第入仕之后,官声较好。他瞻仰武侯祠时联想到襄阳隆中诸葛亮故居,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与仰慕之情。作者前来凭吊被人誉为“大名垂宇宙”的诸葛亮丞相祠堂,很自然的想到了远在襄阳隆中诸葛躬耕的地方。看到一千多年后,人们仍一致赞扬诸葛亮的情况,用“几人相忆在江楼”表达后代和作者对诸葛亮的无限缅怀之情,读来令人对诸葛亮深深怀念。这种赞扬,也是一般古人难以得到的。以叙述诸葛亮生平事迹来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在武侯祠对联中占了多数。下面这两副均出自湖北襄樊古隆中。
上一篇:赤壁大战主战场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