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论三国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现代嬗变

时间:2024-07-31访问:11来源:历史铺

内容提要:三国文化是三国历史、三国历史文本、历代三国传说演义文本相结合的产物,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英雄、智慧、伦理型三种类型,既相辅相成,又各有显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显著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国文化在现代的转换则主要表现在伦理文化式微淡化、英雄文化嬗变成审美娱乐文化,智慧文化转变为商战企业文化。这些转换的根本原因与现代社会转型期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与整合密切相关.关键词:三国文化英雄主义智慧文化伦理文化一、英雄文化——三国文化的主旋律三国文化突出的外观印象是其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历史文献中“英雄”一词据学者考证最早源于西汉末年班彪《王命论》。而到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开始频频见诸历史文献。《后汉书·仇览传》云:“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这里的“英雄”仅仅是指有政治气节与抱负的学者士子。三国时代的“英雄”已有特定的涵义,建安初诗人王粲著《英雄记》,就曾将汉末风云人物如董卓、袁绍、刘表、刘焉、曹操、刘备、孙策、孙权等都列入当代英雄谱之中;曹魏文帝时刘邵所著《人物志》也把那些攘乱除暴、安邦定国的风云人物称为“英雄”。三国是一个豪杰并起、英雄辈出的时代,从著名的黄巾大起义开敲响东汉王朝后期沉闷黑暗政治的丧钟起,中国历史再次陷入战乱分裂。汉末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争霸与兼并战争在华夏大地四面八方展开,社会各阶层整个被卷入大动荡、大改组浪潮之中。“名豪大侠,飘扬云会,万里相赴”。继战国以后,历史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在我国历史上,每当一个大一统政治秩序处于崩溃,国家因战争动乱处于多事之秋,总会把一大批具有非凡政治军事才干的风云人物从社会底层边缘翻腾至历史舞台核心,在“破”与“立”中显示拨乱反正、治世理国的英雄本色并建盖世奇功。所渭时势造英雄、国难出才俊、英雄主沉浮等格言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概括。三国时期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英雄时代”,金戈铁马,风云际会动荡岁月将曹操、邓艾、钟会,刘备、孙权、诸葛亮以及周瑜、鲁肃、关羽、赵云等众多英雄风流人物从各个社会基层角落汇集到历史舞台中心,他们或以文治武功割据为王,或以智术谋略运筹帷幄,或以超绝武艺纵横驰骋,或以忠肝义胆为主献身,或以卓荦不群为人仰慕,其精神气质和行为方式都以“英雄”的风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组组鲜明而难忘的人物群雕。从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蔚为观的三国英雄群体。他们也各自以其非凡文文韬武略谱写那一时代雄浑悲壮的英雄史诗,并成为千秋流传的不朽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