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执行过程中的修订问题
时间:2024-07-31访问:12来源:历史铺
特务说了句狠的,说:“隆中对其实还没实施就已经宣告破产”,因为“兼有荆益这个前提在刘表死后就已经很难实现了”。说的准啊,刘表在世时的荆州,幅员辽阔,民生安定,刘表一死,战火纷飞,曹刘孙各霸一方,此荆州已经不是彼荆州了。也来抄一次隆中对如下:“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段对白产生于曹操平定北方之后,南下之前,可以说一语道破了天下玄机。因为对刘备来说,他一世英雄,和被曹操袁绍刘表的延为上宾,但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有寄人篱下,或者四处流浪的份。是诸葛亮给他指明了道路,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这是政治斗争中最重大的问题,同时诸葛亮也给刘备规划了执行程序,即先荆州后益州,这也和刘备正客居荆州的情况相吻合。操作起来难度也许很大,但至少这给了刘备一点希望。在刘备的心理,也许觉得自己和曹操相比有点差距,但比之于刘表或者刘璋这两个不思进取的家伙,肯定要高明那么一点点。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刘备要有心算无心,希望也就建立起来了。这是隆中对最大的功绩。隆中对的精神是和当时的形势相吻合的,但世事变化无常,仅仅几个月之后,曹操就南下了,刘表就死了,刘琮就投降了,刘备就被打败了,荆州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部队落入曹操之手,这就产生了实际情况和隆中对不相符合的情况,于是,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首先是怎么样重新夺取荆州的问题。依靠刘备自己,肯定是没可能的,于是诸葛亮果断出击东吴,所谓“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东吴出兵是要付出代价的,后来曹操确实退出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但刘备原来屯兵的江夏不声不响就被孙权吞了下去,荆州的中心地区江陵也被周瑜占领,虽然后面借了回来,但留下了今后东吴出兵的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