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财政思想探析
时间:2024-07-31访问:11来源:历史铺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生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在人们心目中,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然而,作为一名理财家,后人对他却知之不多,甚至多所遗忘。其实,与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创造的令后人景仰的辉煌业绩相比,他在财政经济管理方面的建树也毫不逊色。可以说,他在军事战略上取得的成就是以成功的理财方略作为坚实基础的。诸葛亮的一生,国家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因此,他的理财思想带有浓厚的战时财政经济政策色彩。其突出特点就是:围绕战争所需,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同时注重商品流通,壮大财源基础;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央高度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货币政策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严格财政支出控管,倡导廉政俭约之风,压减政府开支,以适应北代战争和稳定蜀汉政权的需要。(一)蜀汉时期,魏、吴、蜀三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因此,诸葛亮财政思想的主旨就是集中财力、物力满足战争所需。这也可以认为是当时蜀国最大的政治。适应这一要求,作为主宰蜀国政治经济大权的丞相,诸葛亮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集中财力-的政策措施,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增加货币总量,平抑市场物价,化解财政危机。据史料记载,刘备进入益州,定都成都后,新生的蜀汉政权一度出现财政危机。造成府库空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刘备与刘璋之间争权益州之战时间近一年,使经济受到重创,加之军费开支巨大,消耗大量库银。二是刘备夺取益州后,纵容兵士将库府财物掳掠一空,结果导致新生的蜀汉政权陷入财政困境。为了及时扭转国库空虚、入不敷出的被动局面,诸葛亮采纳了刘巴的建议:“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蜀汉当时所铸货币,据清人梁章钜《三国志旁证》卷24引洪遵《泉志》记载,主要有三种大面值的货币:一种是直百钱;第二种是直百五铢钱;第三种是传形五铢。这三种货币有两个与原货币不同的特点:一是面值高,相对传统五铢钱,都是以一当百。这样,在同样多的铸铜中,币值却增加了一百倍。二是货币的质量很规范,《旧谱》云:“蜀直百钱,建安十九年刘备铸,径七分,重四铢。又直百五铢钱,径一寸一分,重八铢。”且大小称量如一。这说明当时蜀汉冶铸专营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规模化水平,且管理严格。按照现代经济学观点,诸葛亮当时铸造发行大面值货币,属于超经济发行,实行的是一种通货膨胀政策,很容易导致物价飞涨。但是,从史籍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蜀汉地区由于大量增发货币而导致物价上涨的记载,这说明,蜀汉政权在增发货币的同时,采用了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平抑物价。由于实施了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蜀汉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快速恢复与发展,也使得国家财力短缺的被动局面在短期内得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