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说起吕布,除了他高超的武艺和英俊的相貌,给人印象最鲜明的莫过于其摇摆的政治立场了,正如张飞所骂:“三姓家奴”。吕布本吕,先投丁原手下,拜丁原为义父。后被董卓反水,杀了丁原,再拜董卓为义父。
凭心而论,吕布除了“弑父”的不义之举外,并没有做什么太多的坏事。在李傕、郭汜进犯长安,战斗失利准备撤退的情况下也不忘招呼王允同行,相比刘备总是丢下老婆独自逃窜。其实在政治斗争中,各方力量的消长,风云的变幻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每个人相应也有选择与取舍的权利和自由,曹操手下的大将张辽、张颌、徐晃都是降将,也未在战场上被人骂过卖主求容。刘备不就先后投靠和依附在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帐下吗,却只见曹操讥讽刘备是“织履小儿”,从未见曹操骂刘备是反复小人啊!
相形之下就是刘备在离开的时候做的漂亮,让人感觉每次都是情非得以。而吕布之所以屡遭骂名,就因为他把事情做的太绝,没有留下回旋的余地,在少有余地的情况下又霸王硬上弓,做出前后天壤之别的事,让人难以接受。
其实吕布这个青年头脑真的很简单,两次背叛都是源于别人的教唆,第二次背叛的性质要好点,是浪子回头,迷途知返。但是每次背叛和重新选择都是裹胁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而那颗人头偏偏是他义父的人头,他不仅违背了臣纲,还违背了子纲。先前背叛丁原,其实董卓所求的,只是勇武的吕布而已。丁原虽然未曾向董卓一样用黄金、名马、宝珠去收买你,却也是寄托你与信任,委任你重任,“是夜二更时分,布提刀径入丁原帐中。原正秉烛观书,见布至,曰:‘吾儿来有何事故?’布曰:‘吾堂堂丈夫,安肯为汝子乎!’”原曰:“奉先何故心变?布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级”吕布能夜半二更提刀直入丁原帐中而不受阻拦,可见吕布在丁军中是很有特殊地位的,“原正秉烛观书”相比董卓夜夜笙歌,淫宿宫女,高下立判。你何必在自己亲自动手添上一个大礼呢?同样是面对说客,同样是背叛,徐晃的做为就比吕布明智很多。
面对说客满宠,晃沉吟良久,乃喟然叹曰:“吾固知奉、暹非立业之人,奈从之久矣,不忍相舍。”宠曰:“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晃起谢曰:“愿从公言。”宠曰:“何不就杀奉、暹而去,以为进见之礼?”晃曰:“以臣弒主,大不义也。吾决不为。”宠曰:“公真义士也!”徐晃的睿智和对臣主之义的恪守也得到说客的钦佩和赞许。
吕布杀了丁原之后,便投奔董卓,拜董卓为义父,如果杀丁原是吕布在李儒的教唆下把坏事做的太绝,倒头便拜董卓为义父拜为义父,是至亲至情;把自己与董卓这条船绑的很紧,便是把自己再选择的机会限制的很死。董卓虽然一时得势,权顷朝野,但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如果董卓哪天翻船了怎么半,正如很多青年在热恋中时,卿卿我我,海誓山盟,情到浓时不能自拔,可是龃龉一起,或者一方变心,回头才发现在欲理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