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北伐累累出合肥一路之因
时间:2024-07-31访问:18来源:历史铺
顾祖禹总结道:“自南北分疆,往往以长淮为大江之蔽。”又曰:“江南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者莫如守淮。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读史方舆纪要》卷19江南一“守江必守淮”,这句相信大家也听过,所以东吴北伐是必需的,但何解东吴从扬州北伐时大多只攻合肥(淮西)而不越江攻徐州(淮东)呢?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吕蒙传》这个理由相信很多人也知道,但其实原因还有三点:1。渡河问题由于长江北岸的徐州在曹魏手中,所以东吴北伐第一个要面对的难题就是渡河问题,那当时京口(今江苏镇江)至广陵(今江苏扬州)这一段长江的阔度又是多少呢?初,自广陵扬子江镇济江,江面阔,相距四十余里。唐立伊娄埭,江阔二十余里。宋时瓜洲渡口十八里。今(明末清初)瓜洲渡至京口不过七八里。《读史方舆纪要》卷23江南五大江西北自六合县界流入,……南对丹徒之京口,旧阔四十余里,今阔十八里。《元和郡县图志》淮南道扬州唐宋时因上游的泥沙不断冲积,江阔也有二十余里。东汉末年时原来江阁四十里!(当时长江口以北的海岸线在今海岸线内侧数十公里处,约当今如皋、东台、盐城、阜宁一线。)古时渡河工具不发达,往往需费时什久才能渡河,更别提军事行动需跨越四十里!随时可被魏军半渡而击之导致败北而回。所以祖逖率众渡河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广陵准备北伐时尚且有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的概叹,那就怪不得曹丕进军广陵时会发出“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徐盛传》注引《魏氏春秋》)的感想了。西晋平吴分六路出兵,分别是: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趋涂中(今安徽全椒滁河流域)、安东将军王浑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横江浦,南对江南之采石)、建威将军王戎趋武昌、平南将军胡奋趋公安(油江口)、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趋江陵、益州刺史龙骧将军王濬自巴蜀顺流而下。本来何攀也曾向羊祜建议的进军路线本有由海道至京口一路,后来也未见施行。可见当时不论是运输工具和地理条件,不论是从广陵渡江还是由海道攻吴,风险大,意义小,时机根本不成熟。最多只能起牵制作用,灭吴主要还得依靠上游水师。当然,中国历史中也不是无这路出兵的成功例子,隋文帝开皇九年的灭陈之役,隋军不但有落丛公燕荣出东海攻南沙(今江苏常熟);更有主力之一的贺若弼自瓜洲率先渡过长江攻占京口,与自采石渡江的韩擒虎合围建康。隋末唐初时也有李子通攻沈法兴亦自广陵渡江取京口。贺若弼的成功除了说明北强南强的军事力量对比外,也说明由于地理的变迁(江阔而是二十里,不再是四十里)和技术的改进,瓜洲渡江的困难程度已同昔日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