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官渡之战纵横论

时间:2024-07-31访问:5来源:历史铺

一。概述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和袁绍这两个昔日朋友和盟友,在利益和事业的分歧上,终于走向决裂,兵戎相见势所难免。中原大地也被他们雷霆万钧的声势所震慑,黄河流域的两大霸主不可避免的要有一场决战,而这场战役必将是以“天下”作为赌注。袁绍四世三公,拥冀并幽青四州,带甲数十万,声势浩大。北抚乌桓,“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南发檄文,外结孙策而内蛊州郡。曹操身当四战之地,处处受敌,兵少粮乏,面对压倒性优势的袁绍,曹军诸将“以为不可敌”。袁绍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南下渡黄河,兵指许都。建安五年二月,曹操命于禁延河驻守,亲自率精锐数千在白马和延津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击败袁军骑兵主力,然后从容退回官渡。八月,袁绍屯兵阳武,进而兵进官渡。曹操“合战不利”,汇合众将率兵退回官渡,袁绍“复进临”。曹操在官渡率两万部众与袁绍近十万大军画地而守,双方僵持两个月。冬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投靠曹操,并告知袁军后方东北四十里的屯粮重地“乌巢”戒备疏忽。曹操当机立断,选精锐步骑五千,偷袭乌巢,一把火烧掉了袁绍数万人马的粮草。紧接着,张合高览率众投降曹操。曹军全线出击,袁军顷刻崩溃,袁绍和袁谭单骑渡河而逃(《资治通鉴》记载袁绍带八百骑逃回)。曹操坑杀袁军降卒七万人。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以弱胜强,奠定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基础,为曹魏打下坚实根基。袁绍一蹶不振,建安七年,他在惶恐和悲伤中死去。其子夺嗣,自相残杀,终于在建安十二年被曹操彻底消灭。但讽刺的是,仅仅在一年后,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曹操重蹈袁绍覆辙,在赤壁乌林被周瑜一把火击败,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二。袁曹恩仇袁绍和曹操早年相交,《世语》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同时还记载了一些两人少时的趣事。中平五年,汉朝廷置西园八校尉,袁绍与曹操同时被任命为八校尉之一。董卓弄权,曹操和袁绍都回到自己的地盘,联络天下诸侯勤王讨逆。后来联盟军解散,曹操与袁绍仍为盟友,但此时这层关系已经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曹操实力单薄,处处要依靠袁绍,袁绍和韩馥谋立刘虞为帝,曹操拒绝和他们共事。虽然后来这件事没成,但曹操此时对袁绍已经有了反感。初平四年,曹操破兗州黄巾,编制青州兵,领兗州牧。从此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之后,面对幽州、徐州、淮南集团的同盟,曹操力战四方,独当南方之事,袁绍一意平公孙瓒。这两个幼时好友如今为了共同的利益联起手来,当真是“天下莫敢挡其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