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论孙吴政权中的南北士人

时间:2024-07-31访问:13来源:历史铺

【作者小识】这是11年前的一篇旧作。读博士未久,家师田余庆先生要求我一学期交两篇作业,这是其中的一篇。当时田先生的《孙吴的建国道路》一文发表未久,这篇文章纯属狗尾续貂之作。但田余庆先生与祝总斌先生并没有因为文章论述肤浅、粗疏,就弃之不顾,而是耐心审阅、批改,并与作者进行讨论。这篇文章以后有所修改,但此次发表在网上,仍是文章的初稿,甚至原文中的错别字也未加改动。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让两位先生的批语做到“有的放矢”,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到两位先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亦可以体会其对学术的执著精神。这也是十余年来作者仍在学术领域艰难跋涉的重要动力。

孙权称帝,标志着孙吴政权江东地域化的最后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南方士人逐渐取代了北方士人,成为孙吴政权的当政处轴者[1]。但是,淮北士人作为一个政治集团依然存在,而且在政权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南北士人政治、经济利益的不同,势必导致两个政治集团之间发生矛盾,乃至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分岐对立。孙权作为最高统治者,在处理这种矛盾和斗争时,其态度基本倾向于北士,与北士结成联盟,压抑、打击南方士人。此种情况在孙权执政的嘉禾、赤乌年间(232——250年)表现最为明显。本文对这段时间内南北士人之间的斗争及孙权处理这些政治问题的态度试加分析,以概见孙吴政治发展史之一斑。

《资治通览》卷74明帝景初二年(238年)云:

初,吴主为讨虏将军,在吴,娶吴郡徐氏;太子登所生庶贱,吴主令徐氏母养之。徐氏妒,故无宠,及吴主西徙,徐氏留处吴;而临淮步夫人宠冠后庭,吴主欲立为皇后,而群臣议在徐氏,吴主依违者十余年。会步氏卒,群臣奏追赠皇后印绶。徐氏竟废,卒于吴。

《三国志》卷50《吴书》徐、步二夫人传对吴主孙权立后事均有记载。《通鉴》为详,且稍不同,下面结合二传及《通鉴》对孙权立后事加以分析。立何人为皇后,牵涉到多方利益,有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政治势力的消长,因此,在中国古代和立太子一样,是一件十分敏感的大事。成年皇帝即位无后达十余年之久的,孙权可能是唯一的一个。孙权意欲立步夫人为后,遭到“议在徐氏”群臣的极力抵制。这些人势力足够强大,致使孙权身为君主,也不能肆无忌惮地按自己意愿行事。“议在徐氏”的群臣具体包括哪些人,没有明确记载,但太子孙登却是其中之一。《三国志》卷59《吴书·孙登传》传云:

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