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10来源:历史铺
说起三国之诡谋明略,贾诩(文和)可谓独树一帜,空前绝后,众所难及。
作为得罪天下的西凉军阀董卓之遗卒以及李郭之乱之要党,贾诩不仅全身而退,还能在帮张绣叛乱杀死曹操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爱将贴身护卫(典韦)致使曹操颜面扫地之后得到曹操的重用和彻头彻尾的信任,其处事为人之精明可见一斑。
有人说贾诩是李郭之乱的罪魁祸首,甚至是大汉朝灭亡的大罪人,是他让两只西北恶狼入主长安罪犯天下。其实我觉得他真可谓用心良苦,无愧于历史!他既然明于世事,又何尝不晓得李傕、郭汜乃目光短窄自私恶横终成不了气候之人?试想当初他要是不劝阻李郭二贼攻打长安而任其解散西凉兵众,难说他早已命丧小人物之手,再好点也不过是回武威老家放牛种地,做的一世小良民,可是他明知大汉朝的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在所难免了,难道你要诚心做个小良民就一定能安安稳稳坦坦荡荡?就一定不会有三国之乱呈现于历史长河?何况我们知道即使他在做了张绣的智囊首席谋士之后也是在极力促使张绣向曹操向汉朝的政治中心靠拢,投靠曹操后也并非唯恐天下不乱的搅局人,这说明他不是李、郭一路人,不是那种重小利以祸害天下之恶人。所有这些只能说明他是心怀天下志在辅佐命世良才统一天下尽早解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中,而这个命世良才就是和他心照不宣的曹孟德曹大人。
诸葛先生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世所敬仰追逐,孰不想在公元207年曹操已近乎独步天下距离统一之门路近乎其近的时候,他却毅然因为三顾草庐之情帮助只有他本人才清楚究竟自己是否大汉皇朝后裔的刘皇叔美其名曰恢复汉室,开始了对抗曹操与之争衡之路,阻碍国家的早日统一,起码将统一之期延迟了半个世纪,使得黎民百姓无端承受了几十年的战争痛苦,想想究竟谁才是唯恐天下不乱贻害大方?为了自己英名书于青帛不顾惜百姓死活,再有大才再有本事再忠于汉室再被尊称为丞相武乡侯再被后世景仰,难道就能无愧于心?试想以您诸葛大师之大才若加入统一大流,即使不能满足你大权独揽的欲望,不能让你尽情表现军事才能,那么平定天下后搞建设还怕没了您的英雄用武之地?自觉曹某人身边中原人才济济却心存不足硬要一较高低实为心虚不明智之举,您重了刘皇叔的小义却放弃了天下大义呐!所谓“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恐怕曹大人的大作发表的晚了点,要是赶在公元207年之前,我想悟性极高的诸葛大师还是会权衡权衡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只能怪曹大人忙到日理万机没有来得及及时教育后辈咯。
话说回来。
贾诩在计谋让李、郭攻下长安之后为左冯翊,李傕欲升其官爵,贾诩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李傕又想以他为尚书仆射,贾诩又说:“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于是李傕改拜贾诩尚书,负责选举工作,为朝廷把握了许多人才。要是贾诩是趋炎附势贪图名利之人,那么封侯拜相他为何还固辞不受呢?他明知怂恿纵容李、郭控制大汉朝皇帝是极不光彩之事,但又不得不为,其苦衷恐怕少有人知!后来贾诩在李、郭争权囚禁献帝公卿时极力佑护献帝并出谋出力帮助献帝及朝廷公卿脱离虎口,自己则投在张绣麾下做了谋士。
上一篇:《闲品三国》:论张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