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10来源:历史铺
摘要: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牴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降,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三国演义》文献学籍贯研究“太原”说“东原”说
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①]的作者几无争议[②],但他的身世经历却湮灭难考。本世纪二十年代以降,一批相关的明清文献资料和有关版本的发现,为罗贯中身世经历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但由于这些文献记述颇多牴牾舛错之处,《三国演义》的版本流变又极其复杂,因此罗贯中身世经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许多根本性问题尚未有较为一致的观点,罗贯中的籍贯问题就是这样一个久悬不决的世纪难题。本文拟以史为经,以“说”为纬,详今略古,突出重点,对该课题作一梳理,以期鉴往知来,对二十一世纪的罗贯中籍贯研究及整个《三国演义》文献学的建设有所裨益。关于罗贯中的籍贯,明清以降,有五种说法:1、“太原(今山西太原)”说;2、“东原(今山东东平及附近)”说;3、“钱塘(包括杭人、越人)”说;4、“慈溪”说;5、“庐陵(今江西吉安)”说。“钱塘”说见于明清人的笔记[③]。不过当代学界普遍认为钱塘仅是罗贯中寄籍或搜集过创作素材的地方[④]。“慈溪”说严格意义而言并非成说,该说主要持论者周楞伽在《小说札记·罗贯中的生卒年新证》和《关于罗贯中生平的新史料》中认为罗贯中“也许原籍东原,值元末动乱,山东兵起,遂迁居慈溪。”就周氏行文看,实认为“慈溪”乃罗氏流寓之所。“庐陵”说仅见《说唐演义全传》题署,但这并不可靠。首先,《说唐演义全传》并非罗贯中作品,这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已有定论[⑤]。其次,《说唐演义全传》现存最早刊本刊行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去罗贯中时代已四百年。显然不能根据这样一个晚出的伪托作品来确定罗贯中的籍贯。建国以后,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
“太原”说“太原”说的主要根据是《录鬼簿续编》中有关罗贯中的记载。1931年,郑振铎、马廉和赵斐云三位学者访书宁波,发现了天一阁旧藏明蓝格钞本《录鬼簿·录鬼簿续编》[⑥],其中有罗贯中小传,位于《录鬼簿续编》卷首第二位(第一位为《录鬼簿》作者钟嗣成),全文如下:
上一篇:贾文和——明略与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