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5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二十二章檄文(演义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本章袁绍和曹操正式翻脸,并由陈琳写下令曹操出了一身冷汗,把头疼治好的讨曹檄文,从这个角度看,曹操还得谢陈琳才对。陈琳是建安才子,他的檄文被身为文学家的曹操都称作好,那自然是好的,当然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这檄文的好坏,而是来说说这檄文的。檄文,是什么呢?他是一种主要用来声讨和征召的军事文书,这类文书大都是公告天下的,而且文辞夸张,带有极大的炫耀功能,所以写檄文的要求文笔好,这就是檄文和一些文学家结合起来的原因,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最早以檄命名的檄文是战国时期善于动嘴皮子的张仪先生写的。(委任下属和迎接上级晓谕天下在古代也是檄文的一种功能,但是现在我们大都只知道军事类的檄文了,这很大就得益于这些文学家的贡献。)我以前在大学里学应用文写作,要学习各种文书写法,比如通知啊,公告啊!要是到了古代,想来这檄文也是要学的应用文之一。当然哦,细说起来,我们现代也是有檄文的,不过名字改了,叫宣战公告,战前动员诸如此类的东西。虽然说正式的檄文是战国才出现的,但是广义上的檄文在战争出现不久就出现了。檄文是和战争和文明直接挂钩了,最远古的檄文是什么呢?最早的檄文不是宣战公告,早期部落战争,双方连语言都未必相通,就算宣战了也不知道啊,所以一开始的檄文不是宣战给外人听的,那是给自己人听的?这个也对,也不对!古代时候迷信,这天,神,鬼,祖先比自己重要,这凡是大事,尤其是打仗了,就要占卜,这时就要准备一段说辞给上头那虚无缥缈的东西听,当然啦,想来也不会说自己的坏话说敌人的好话,基本上就是说敌人怎么怎么欺负我了,我乞求您的帮助,给我启示等等,这万一占卜结果好了,那就军心大振了。而最初的檄文也就在祭司的口中成型了。最初的檄文最重要的一点是批评敌人,这我说敌人坏话给神听,让神诅咒死你最好!当然,这后来打仗的次数多了,这一来,占卜不一定有好结果,二来嘛,这整天孝敬上头的,从来不给我们准信,虚假信息太多,还不如说给战士们听,也是为了能征召更多的人参加战斗,这样檄文的征召和战前动员功能也有了。再之后我们文明了啊,不能象以前那么野蛮,只动拳头了,也要动动嘴皮子,尤其这交流多了,语言上也不成问题,宣战公告的功能也有了。而到了更加文明的时代,我们要讲道理,守纪律,这样就不单要宣战了,还要尽量的宣传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赢得宣传战的胜利,尤其是内战,这点是很重要的。有时只要腰杆子硬,嘴巴又喊的响,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也能达到,当然我们现在叫做谈判桌前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