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六十七章 建安二十年

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六十七章建安二十年(演义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从整个历史看来,建安二十年并非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即便在汉末诸侯混战的建安中,也是如此,在此之前,官渡的建安五年,赤壁的建安十三年,在此之后,关羽兵败荆州的建安二十四年,都远比此一年重要显眼的多。但是,在这一年中,发生的两件事,对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便是在本回演义中提到的曹操平定汉中和孙权兵败逍遥津。曹操早有夺汉中之心,当时天下,北方为曹操所控制,而南方则是孙刘联盟之天下,而在上一年刘备得蜀之后,不在曹刘孙三家控制之下的惟有汉中和辽东公孙两处了,而辽东地处边远,对当时的战局影响不大,所以实际上唯一游离在三家势力之外的只有汉中张鲁了,而在当时的局势下,欲想在三家之外独立求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汉中的地理形势更是如此。汉中与蜀地本同属益州管辖,刘焉任益州牧时心怀不轨,遣张鲁入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而在刘焉死后,张鲁坐大,刘璋与张鲁反目,杀张鲁母亲与弟弟,于是蜀地与汉中分成两地相互攻伐,刘璋请刘备入蜀的一大目的便是请刘备攻打张鲁。从地理形势上看,汉中与蜀地唇齿相依,孙权欲攻蜀遣使于刘备时便谈到:“今欲先攻取璋,次取张鲁,一统南方,虽有十操,无所忧也。”而在曹操攻打汉中时,黄权便对刘备言道:“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而在曹操获取汉中后,司马懿与刘晔都进言乘势再取蜀中,(曹操回之:“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之事,益州杨洪也谈到:“汉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若想要蜀中安全,汉中必然要得于手,反之亦然。曹操攻汉中并不顺利,在阳平关下他几度生起退兵之意,最后破阳平关之敌也是意外之胜。史栽:“及往临履,不如所闻,乃叹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攻阳平山上诸屯,山峻难登,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军食且尽,操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遣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夜迷惑,误入张卫别营,营中大惊退散。侍中辛毘、主簿刘晔等在兵后,语惇、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应当说,此时的曹操已经失却了活力,曹操的智谋还如以往一般,凡战事也是亲历亲为,但是却日渐暮气,身边重要的谋士一个个逝去的缘故,往日为之镇守后方的荀彧已经在建安十七年离世了,而向为军前谋主的荀攸也在之前一年的建安十九年逝世,现在的曹操也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了,已成老翁了。这次攻阳平关,三年后与刘备争汉中,曹操都是在战不多时便起了退兵之心,当年还有荀彧进书劝阻,如今还有谁呢?“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在曹操年少时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更别提说出口了。此时的曹操已经老了,智力虽还未消退,但是战意雄心却日渐淡薄,此时的他或许也已经明白,在他有生之年,击败孙刘,一统天下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