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七十五章 荆襄战役(中)
时间:2024-07-31访问:2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七十五章荆襄战役(中)(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位在众将之上,并遣费诗往荆州授关羽前将军印绶,大致同时,关羽北上攻打襄樊,从而拉开了荆襄战役的序幕。关羽此次出兵,目标便是樊城,为何选择樊城?我们常说襄樊,便说的是襄阳樊城这两城的合称,尽管襄樊襄樊,襄在前樊在后,但是若说其战略地位来说,我们可说若无樊城,襄阳便也威胁,守襄必先守樊,当年曹操南下时,刘备在未知刘琮投降之前,便是在樊城布防,而南宋抵御蒙古的襄阳大战中,樊城陷落不久,襄阳便在不久后投降,这可见樊城对于襄阳的重要性。北方南下如此,南方北上更甚,若只是夺下襄阳,樊城在敌手,那襄阳随时便可能再度易手,虽说可以大军驻守,但是远不如获得樊城屯兵的效果。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若只是夺下襄阳而没有樊城,则北进的脚步受到阻碍,那襄阳的战略意义就大打折扣。而且具体到关羽这次来说,襄阳在汉水以南,由江陵出发,无须水军便可攻击到,只要夺下樊城,隔绝汉水,那襄阳便北有樊城,南有江陵,在合围之下,破城只是时间问题,尤其在关羽水军能控制汉水的情况之下更是如此,这点关羽看的到,曹仁也看得到,所以他的大军屯兵樊城,遥望襄阳,且易受到后方支援。(关羽和曹军在此处对峙多年,关羽此次进军如此顺利,很可能便是在多年对峙中步步进逼的结果。)如此一来,关羽北进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樊城曹仁率领的曹军主力便很自然了,只要击败曹仁,夺下樊城,襄阳便只是时间问题了。关羽将目标定为樊城,曹操一边也并非白痴,除曹仁屯兵樊城外,曹军在外侧保留了一支机动兵力随时作为支援,这就是于禁所统领的七军了,关羽发兵北上之后,曹操便命左将军于禁率军支援曹仁。于禁所率领的这七军有多少人呢?根据《三国志吴主传》的记载“羽以舟兵尽生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俘虏至少三万,那于禁所军肯定在三万以上。三万军意味着什么?曹操当年与袁绍官渡一战,官渡袁绍军在十万左右,便号称天下诸侯之首,压得曹操险些灭亡,官渡事远,我们便看赤壁,赤壁一战,曹操二十余万,与之对峙的周瑜一部仅三万人,刘备攻打刘璋时自己率领的一部也只在三万上下,日后与孙权对峙荆州时也只引兵五万而已。张辽等部当年守合肥与孙权战,也只有数千而已,由此可见,于禁所率领的七军对于曹军是一支如何重要的机动力量,然而,就是这一支机动力量,在短短时间便告覆灭,这又是如何呢?在三国志中有数处对此事的记载,如《三国志武帝纪》中“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曹仁传》中“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于禁传》中“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庞德传》中“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关羽传》中“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