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八十七章 蜀中无大将

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八十七章蜀中无大将(演义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初受执)本回演义中诸葛亮南征,开始传说中的七擒七纵,七擒七纵在演义中的地位相当高,但是在正史中的地位则就一般,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就一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在《汉晋春秋》说到对孟获“七纵七禽”,但是对如何“七纵七禽”也没有细说,演义中的那些内容自然是作者想象杜撰的。其实南中的叛乱,在建兴元年便已经发生,而不是演义中所说的建兴三年来了飞报。(要是有这样拖延两年的飞报,那干脆不如改叫蜗牛报得了。)只是因为刘备刚死,蜀汉内部需要时间稳定,所以诸葛亮一直延迟到建兴三年才出兵。而且对于这次出兵,当时群臣也有意见,倒不是不出兵,而是认为诸葛亮没必要亲自出征,只需要一员大将即可,这在演义中已经有所记载,从日后的情况看,这王连所说的确实是实话,这南中叛乱确实十分容易平定,根本不需要诸葛亮亲自出征。演义中诸葛亮对此次出征的理由做了解释,而史书中的解释在演义中并没有转引:“亮虑诸将才不及己”。这个才是诸葛亮考虑亲自出征的主要原因,在这里,我们便要引出一个话题,蜀中为何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流传甚久,其实当时蜀汉的将领也有几个大将之才,至于廖化也没那么不堪,做不了先锋。不过这句话的意思倒是和蜀汉的前期比如五虎将时期相比,或者与曹魏相比,假如如此比来,蜀汉倒真是有些人才凋零的感觉。关于蜀汉的人才,颇有几种流行的说法,一种是诸葛亮培养人才不利说,一种是蜀汉国力弱小说。那这些说法是否正确呢?先说这个诸葛亮培养人才不利说,刚才我们在说南征的时候谈到一个“亮虑诸将才不及己”,从这句话来看,诸葛亮确实有些问题,因为担心诸将不如自己所以不给众人发挥的机会,之后北伐也是每战亲出,还不给魏延独立出兵关中的机会,从这些例子看,蜀汉后期人才缺乏是有诸葛亮的问题。且慢!谈这个诸葛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下诸葛亮的性格和当时的局势。诸葛亮什么性格?有一句话很出名,“诸葛一生惟谨慎!”诸葛亮的性格就是谨慎,若不是如此,刘备还不敢把身后事拜托他。当时蜀汉什么状况?荆州失去,伐吴大败,蜀汉皇帝顶梁柱刘备逝世,三国之中蜀汉最弱。如此情形下再加上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使得他做事小心翼翼,南中之敌虽弱,但若是选将不当,所用非人,蜀汉的兵力耗在那里,也是大问题。所以诸葛亮亲自出征也并非为错。至于日后北伐面对强大得多的曹魏,亲征更是再正常不过,想当年曹操刘备可算得上知人善任,尚且每遇大战必然亲出,诸葛亮北伐总是亲征,也很正常了,至于魏延提出的计划,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问题,蜀汉之兵力加上诸葛亮的性格使得他不敢分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