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八十三章 伐吴
时间:2024-07-31访问:3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八十三章伐吴(演义第八十三回战猇亭先主得仇人守江口书生拜大将)关于刘备下令伐吴这个决定,在后世受到了不少人的批评,尤其是彝陵之战的败绩更是令人对这次决定颇多不满,认为刘备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有不少读者拿演义中的诸葛亮领头反对此事而刘备不许来证明这点,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彝陵之战的失败并不能用来证明伐吴的决定是否错误,正如官渡的失败不能证明袁绍征曹,赤壁的失败不能证明曹操谋取江东的决定是错误的。再正确的政治决定也会因为战场上的失败而失败,反之,看上去完全不正确的政治决定却会因为战场上的辉煌胜利而显得英明无比,成王败寇,对于理论决定来说也是一样的。至于诸葛亮之事,演义中的诸葛亮劝谏在史书上没有找到只言片语,实际上便是演义中也是多是以赵云劝谏为主,这和历史上是一致的,赵云所言有道理,但是又不能说完全有道理,我们在后面会谈到。我们在演义中看到的诸葛亮劝谏尤其是带百官劝谏都是演义中编出来的,针对此事,只有在《三国志法正传》中有谈到:“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里诸葛亮做了一次事后诸葛亮,而且其侧重点还在于认为如法正在,此战不一定会失败,但是实际上法正在,是否刘备会不伐吴,彝陵之战是否会战胜都是无法预料的。诸葛亮在这里只能说是就好象常人喜欢预想的那种假如什么就什么一样,在吃一种叫后悔药的东西,实际上,即便是诸葛亮,只怕对于这次伐吴也是有相当的支持度的,为何,我们下面一起来谈到。先说当时的形势,当时的情况是天下三分,曹魏占据天下大半,虽然在汉中和荆州遭遇到一定的损失,但是实力依然最强,江东新得荆州,而且因为是偷袭,兵力损失不大,实力大增,惟有蜀汉最为凄惨,失去荆州这个根据地,实力大损,而且包括大将关羽在内的荆州兵团基本上全部告灭,新得的上庸也因为孟达的叛变而又被曹魏夺了回去。还有一点,江东在背盟之后便和曹魏交好,孙权甚至还上书曹操劝说其称帝,虽然在背地里曹魏和江东暗暗提防,但是在针对蜀汉上是一致的,曹魏和蜀汉是绝对的死对手,江东因为背盟夺荆州一事也是巴不得蜀汉灭亡,假如当时曹操再度征伐刘备,则江东必然不会象之前一样站在刘备一边,而是冲着去抢胜利果实了。所以在那时,蜀汉是战战兢兢过日子的。总算,曹操年老,雄心已退,不久便死,之后曹丕上台,忙着调和内部关系篡汉的事顾不得出兵,至于江东,固然有夺蜀汉之心,但是一来没有夺取的实力,二来有着曹魏在江对面,要防止他偷袭,是不可能出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