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一百一十七章 蜀汉的最后一战(下)

时间:2024-07-31访问:5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一百一十七章蜀汉的最后一战(下)(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曹魏景元四年,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曹魏分三路大军攻打蜀汉,钟会一路主力十余万人入汉中后,分兵围住汉乐两城,又因蒋舒之降,破阳安关。其第一阶段作战已经基本完成,但是作为战役总体的目的:灭汉一事还未达到,于是钟会举大军向前,到剑阁,而汉军主力由姜维率领已经在此据险防守了。除钟会之外,曹魏另两路大军则没有钟会那般的好运,邓艾和诸葛绪率领的两路大军其目的主要为围困姜维军,令其不能回军防守。但是,姜维突破了包围圈,若不是蒋舒投降,阳安关失陷,姜维已经率军赶赴阳安关,那样的话,钟会主力也要受到影响,而虽然钟会夺取了阳安关,姜维的突围也使其可以回到剑阁防守。可以说,邓艾和诸葛绪两路大军的作战相对其目的是失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邓艾与诸葛绪面临着下一步的战略选择。原先的命令是邓艾与诸葛绪围困姜维,让其不能东归,并寻机歼灭。而此时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姜维突围东归,而与钟会主力大军对峙,这时邓艾和诸葛绪一时找不到了对手。此时邓艾和诸葛绪有两种做法,一种便是按照原来的战略布置,继续进攻姜维,并可与钟会合军。另一种则是独立带军,以其他方式进攻蜀汉。诸葛绪选了前者,邓艾选了后者。第一种方式比较保守,与钟会合部攻打姜维,成功率就大了很多,而且姜维本就是其战略目标,如此做也不违背原先的布置,一旦成功,之前让姜维逃脱的罪过自可以抵消,便是失败,自有钟会友军一同承担。应该说,无论成败,功劳自然远不比上钟会,但是风险也小了许多。第二种方式比较冒险,失败的话可说死无葬身之地,便是没死,损兵折将,又加自作主张,不从号令等因素,回去也是罪无可赦,降职甚至死罪都是常事。但是一旦成功的话,则可说功劳比众人都大多了。而邓艾选择的目标更是将风险和功劳推到了顶峰。攻取成都:失败了身死,成功了便就是第一大功臣。这是一场疯狂的赌博,邓艾选择了赌博,他也邀请诸葛绪加入这场豪赌,诸葛绪则选择了保守。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谁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呢?等到蜀汉战争结束时,似乎邓艾是正确的,他夺取成都,为第一功臣,进位太尉,增邑二万户,曹魏开国以来,无有功劳过其者,而诸葛绪则被钟会告了一状,获罪回都了。但是再过了几日一看,邓艾与其子身死,还长期背着叛臣之名,而诸葛绪还是好好的活着,依然做着高官。世事的变迁我们先不说了,我们先把目光转移到蜀汉这边,在遭到了曹魏的进攻后,蜀汉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反应,除了派军增援姜维之外,朝廷还送信给东吴这个盟友,希望其能做出援助。东吴也很快做出了回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