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一百一十六章 蜀汉的最后一战(上)

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一百一十六章蜀汉的最后一战(上)(演义第一百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公元262年,司马昭力排众议,决定征伐蜀汉。在当时,诸多朝臣多反对冒然攻打蜀汉,即便征西将军,与蜀汉多年征战的邓艾,也屡次上表提出异议,反对此时攻打蜀汉。邓艾乃当时名将,多年统领西线曹魏之军与姜维作战,为天下之名将,司马昭攻打蜀汉一定得依赖他不可,而他的倾向对于这次战役举足轻重。邓艾的反对除了他上表中已经提到的内容确实反对攻打蜀汉外,很可能与他并非此次战役的主将有关,当时,司马昭是选择了他的亲信,支持他此次攻伐计划的司隶校尉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若是如此,邓艾便要在钟会指挥之下。然而从日后邓艾在战役中的表现看,他很不愿意在钟会麾下作战,试图自己带军。为此,司马昭派遣主簿师纂为邓艾司马,并解释司马昭的意图,这其中便有可能说明了日后攻打蜀汉的战役部署,并对邓艾进行拉拢,(日后攻打蜀汉一战,邓艾自领一路,有着极大的自主权。)此外,师纂此行很可能不单有拉拢解释的意思,更有若邓艾再行劝阻,就剥夺其兵权,令其回京的意思。所谓恩威并施。邓艾随后便表示支持司马昭的征伐计划,邓艾的转变对于这次战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司马昭这次攻打蜀汉并非纯粹是以蜀汉为目的,而是统一天下的第一步而已,在司马昭一次对于群臣的解释中便可以看出。“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湿,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剑阁不暇守险,关头不能自存。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很显然,司马昭最终的目的是消灭东吴和蜀汉,统一天下,然而,东吴屡伐不克,不如先消灭蜀汉,三年之后,再由蜀汉顺流而下,进攻东吴,这也是日后北方南征的常用战略,便是迂回作战。司马昭选择蜀汉为第一个目标不是没有原因的,在他看来,东吴疆域广大,而且地处南方,曹魏之军多是北地之人,要破东吴水军,攻克长江天险,取东吴并非易事,而且东吴蜀汉同为盟友,尤其蜀汉每每乘东面有事,屡次出击,不若先平定蜀汉,一来若得蜀汉,长江天险可同为其有,再顺流而下,水陆并进,夺东吴事半功倍,二来蜀汉虽小,但是屡屡出征牵制曹魏兵力,不如先灭之解决后顾之忧。(司马昭对于姜维的屡屡兴兵也是很头疼的,一度要招募刺客暗杀之,后来被劝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