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15来源:历史铺
我国古代在叙事史诗的创作中没有产生过象西方《伊利亚特》、《奥德赛》那样的宏篇巨制。但《诗经·周颂》的一些诗篇已呈现出史诗所特有的崇高风格,还有司马迁的史传作品,通过人物活动的描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也已具有史诗的性质。到后来的宋元讲史,其体制的阔大,人物性格的鲜明,情节的曲折动人,就更具有史诗的风格了。在这样一个深厚的文学传统的根基上,加之“吾国人具有一种崇拜古人之性质,崇拜古人则喜谈古事,”[(1)],于是到明代便产生了《三国演义》这样“陈叙百年,该括万事”的大型史诗性叙事作品。
一、《三国演义》的一般史诗特征所谓史诗性作品,必须具备史诗内容和史诗形式。就是说,它必须描写具有全民族性和时代意义的重大题材,展开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广阔的社会面貌,反映整个民族的命运,它所描绘的事件和人物不是片断的、单调的,而是极为纷繁而多样的。因而它的结构必然是宏伟而严整的,气势必然是雄浑而壮阔的,画面必然是广阔而立体的。这样的作品,才可以称得上是史诗性的。《三国演义》就是这样的文学史上少见的史诗性作品。《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三国时代的重大历史变革以及这个变革时代的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揭示出东汉覆灭、三国形成至消灭的远因和近因,总结了封建王朝的兴衰更迭、成败得失的历史经验。这种重大历史题材的生动具体的再现,使《三国演义》必然地具有了壮阔的场景、博大的艺术时空,数百个历史性人物包括英雄与小人,生活、驰骋于这个艺术大世界里。从时间上,它涵盖了三国一代近百年的斗争历史;从空间上,它从辽阔中原,写到东吴、西蜀,乃至南方蛮荒之地;从事件上,它反映了三国兴亡的重大史实;从人物上,它叙及各个阶层的人物,包括封建帝王、文臣武将、平民百姓、医家隐士,乃至各类女性。《三国演义》的体制结构是恢宏的,容量是巨大的。它具有史诗的基本风格与气魄。三国时期的历史事实的特殊性,有助于史诗性作品《三国演义》的成功。因为三国的历史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品格,诚如王大错所说:“有史以来,以汉末三国之局为最奇,亦惟三国人才为最众,三国之贤奸邪正别白最为显著。故夫四千余年之历史,当以三国为关键而代表之。”鲁迅先生也说:“三国底事情,不象五代那样纷乱,又不象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的材料。”[(3)]《三国演义》将三国的历史奇局,众多英雄的智术武勇以及英雄们施展身手的广阔时空,艺术地传奇式地立体地搬上小说的殿堂。这种特定历史主题的文学性展开,使文学作品具备了涵融历史兴味与时代感的史诗审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