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在中国文学史上,伟大作家罗贯中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然而,长期以来,对罗贯中的研究却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别的不说,光是他的籍贯问题就是一个——

久悬不决的疑案

明清两代,有关罗贯中生平的记载寥寥可数,而对其籍贯的说法却彼此抵牾。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说法:

1.太原人,即今山西太原人。主要见于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

2.东原人,即今山东东平人。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称“东原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多种明刻本亦署名“东原罗贯中”。

3.杭人,钱塘人,越人,即今浙江杭州人。如郎瑛《七修类稿》称为“杭人罗本贯中”,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称为“钱塘罗贯中本”,周亮工《因树屋书影》称为“越人罗贯中”。

4.庐陵人,即今江西吉安人。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逐渐集中为两种意见。

一是“东原”说。此说以刘知渐、王利器二先生为代表。刘知渐先生指出,“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有一篇‘庸愚子’(蒋大器)在弘治甲寅(1494)年所作的序文中称罗贯中为东原人。这个刻本很早,刻工又很精整,致误的可能性较小。贾仲明是淄川人,自称与罗贯中‘为忘年交’,那么,罗是东原人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录鬼簿续编》出于俗手所抄,‘太’字有可能是‘东’字草书之误。”(《重新评价〈三国演义〉》,载《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4期)王利器先生认为,大多数明刻本《三国》都“认定罗贯中是元东原人”。“所谓杭人,亦即钱塘人,是新著户籍;《续编》以为太原人,‘太原’当作‘东原’,乃是罗贯中原籍,由于《录鬼簿》传抄者,少见东原,习知太原,故尔致误。”他又说:“我之认定罗贯中必是东平人,还是从《水浒全传》中得到一些消息的。《水浒全传》有一个东平太守陈文昭,是这个话本中惟一精心描写的好官。东平既然是罗贯中的父母之邦,而陈文昭又是赵宝峰的门人,也即是罗贯中的同学,把这个好官陈文昭说成是东平太守,我看也是出于罗贯中精心安排的。”(《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上篇,载《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1期)叶维四、冒炘的专著《三国演义创作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刁云展的论文《罗贯中的原籍在哪里》(载《三国演义学刊》第2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8月版)亦主“东原”说。

另一是“太原”说。这是自《录鬼簿续编》被发现五十余年来最流行的观点。其主要根据是,《录鬼簿续编》不仅有罗贯中是太原人的记载,而且其作者自称罗贯中“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建国以来几部比较权威的文学史,如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均主太原说;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小说史》亦主太原说。不过,这几部著作都仅仅是摘取《录鬼簿续编》的记载,而没有作出任何阐释。近三年来,友人孟繁仁同志对罗贯中生平问题致力较多,先后发表《罗贯中试论》(载《三国演义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版)和《〈录鬼簿续编〉与罗贯中种种》(载《三国演义学刊》第2辑)两篇论文,对“太原”说作了一些新的阐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