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明末亡国的残酷现实

时间:2024-07-31访问:14来源:历史铺

  天启七年明思宗朱由检登上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崇桢,谥号思宗,他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位17年。   朱由检一登上帝位就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政治形势:农民起义,后金军队的入侵,水灾、旱灾、蝗灾等灾荒以及饥荒,大臣之间的党同伐异,吏治腐败,官吏贪污严重,内忧外患。崇桢帝朱由检并非是一个昏庸和荒淫残暴的皇帝,而是一个勤政自律、励精图治,立志有作所为的皇帝。这样一个皇帝却成为一个亡国之君,使明朝亡在了他的手上,确实是令人惋惜。   明成祖朱棣时期,1424年明朝疆域大体上是“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零四里”,总共达1100万平方公里。从嘉靖朝开始,明王朝的疆域开始萎缩,在十七世纪的崇祯朝只剩下三百余万平方公里。   这里说一下崇祯朝可怕的旱灾:旱灾一旦形成,即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旱灾必然引起蝗灾,灾难于是扩张到旱灾以外的地区,使千里之外的青青麦禾,数天之内就被吃个精光。给事中马懋才给朱由检上的奏章当中,说明了旱灾的可怕景象:我是陕西省安塞县人,地方官员的报告中,常说“父亲遗弃儿子,丈夫出卖妻子,或挖掘草根吞食,或挖掘白石充饥”。然而事实比所形容的更加可怕。我的家乡延安府,自去年到今年,一年没有落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乡民争着采食山中的蓬草,虽然勉强也算作谷物,实际上跟糠皮一样,味道苦涩,吃了仅能免死。到了十月,蓬草食尽,只有剥树皮来吃,所有树皮中唯榆树皮最为上等,但仍要混杂其他树皮同吃,也不过稍稍延缓死亡。到了年终,树皮又被吃完,只有挖掘山中的石块来吃,石块冷硬,其味腥涩,只一点点,即可吃饱。但数天之后,因不能消化,就腹部发胀,无法大便,胃部下垂而死。一些不愿吃石块而死的乡民们,只好集结起来当强盗。另一些稍有积蓄的家庭,被抢劫一空,也变成饥饿的群众。他们知道当强盗是犯法的,非死不可,但他们与其坐着等死,宁愿当强盗犯法被处死,即令当鬼,也愿当一个饱死鬼。最可怜的是,在安塞城西一带地方,每天必有一两个婴儿或幼童被遗弃在那里,哀号呼唤爸爸妈妈。在力竭肚饿时,就拣吃地上的粪便。到明天,全都饿死。更可怕的是,幼年人或独行人,一出城外,便告失踪。以后见城外的贫民用人的骨头当木柴烧,烹煮人肉,才知道失踪的人,都被饥民吃掉。可是吃人肉的人也不能维持残生,他们用不了几天,就头部肿胀,浑身燥热而死。奏章中所称的“石块”、“白石”,就是乡民们所称的“观音石”、“观音土”,产于黄河中游两岸地区,用水煮沸,可溶化为浆糊状态,吃下去可以抵制暂时的饥饿。但不久就在胃肠中凝固,还原为石块,使人坠胀而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