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明朝:进言惹祸三学官

时间:2024-07-31访问:5来源:历史铺

        明代正统、景泰间,一些将帅,贪污腐化,战争中勒索、苛派,无恶不作。而王朝庞大的官僚机构,也多半各行其是,容不得来自外界的有益意见。假如有人敢于提出参劾或建言,则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对进言者施加打击。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统末年和景泰初三年间,有三位出于爱国爱乡热忱而上书言事的基层学官,先后遭到出人意外的报复。         詹英弃官逃走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春,明王朝三伐麓川(今云南陇川)的大军,从滇西边境奏凯回朝。        总督军务的靖远伯王骥,和总兵官、平远将军宫聚等将帅,“行李二三百扛,用伕五六百,声势喧哄,沿途劳扰”,满载而归。所过之处,百姓为之侧目。        时任四川会川卫儒学训导的詹英,联系将军们战争中勒索边境土司、阉割少数民族儿童为奴、诱擒无辜山民充作俘虏、冒功请赏,以及逼索地方供给运粮马匹、迫使士兵高山徒步负米致死多人,将官有马不骑,向民间苛派“坐轿、山轿、凉帐、暖帐、雨帐”……等一系列“害民虐军”事实,深感“皇上深居九重,岂知此情此弊?”于是“不避势要威权,冒犯天颜”,写出《陈言征麓川疏》,飞奏入朝,请求速派廉洁干员,清查各官行李,把王骥、宫聚等人,逮送法司明正其罪,以“上解天怨,下满士心”。《疏》中引用唐玄宗时权奸杨国忠穷兵黩武、发动十万大军远征南诏、全军覆没的旧事,把当权太监王振暗喻为奸相杨国忠。        詹英的奏疏首先落入王振手中。而从正统六年开始的三次麓川之役,正是王振为“示威四夷”、借以树立威信所发动。王振对詹氏恨之入骨。由于会川远在西南,不能直接报复,因而想出了一条借刀杀人的毒计。        原疏很快转到王骥军营。同时,一份诏旨也下达四川,命令詹英即刻起程,追上王骥大军,就在“军前效力”!        让揭发人到被揭发者手下供职,后果如何?不问可知。詹英知道自己上书言事的行为,惹来了不测之祸,迫不得己,只得弃官逃走,不知所终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