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白居易与王质夫

时间:2024-07-31访问:2来源:历史铺

  唐时,仙游寺旁边的蔷薇涧里,住着一位无名无冠的隐士王质夫。他是白居易的布衣挚友,对白居易早期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著名的《长恨歌》,就是王质夫鼓动陈鸿作序、白居易赋诗而问世的。

  关于王质夫其人,新旧唐书以及有关唐人的传记中,均无记载;而现在,有史可考的主要只有以下五方面:其一,陈鸿在《长恨歌传》中述:“鸿与琅玡王质夫……”,可知王质夫祖籍山东琅玡;其二,白居易在《招王质夫》诗中有:“濯足云水客”之句,由此可知,王质夫是一个江湖散人、潜居隐士;其三,白居易有诗《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等,可知王质夫排行十八;其四,白居易在《哭诸故人,因寄元八》一诗中,有句曰:“……质夫亦幽论……彼皆少于我,先为泉下人”,可知王质夫比白居易年纪要小;其五,白居易《哭王质夫》一诗中有“客从梓潼来”之句,《寄王质夫》一诗中有“君佐征西幕”之句,可知,王质夫后来在四川梓潼当了征西将军的幕僚,并最终客死他乡。

  有志记载的白居易早期诗作中,有关他在周至当县尉的共有39首,其中写王质夫者竟有13首之多。白、王交情,可谓厚矣。

  白居易在《招王质夫》一诗中写道:“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喧闲迹相背,十里别经旬。忽因乘逸兴,莫惜访嚣尘。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白居易很感谢王质夫到喧嚣嘈杂的县衙看望故友。为谢友真诚,也为邀友常访,白居易特意在自己居所的窗前栽上了竹子,意思是让友人像自己一样,成为这里的主人。

  白居易身为官员,必须面对世俗、料理公务,从命于朝廷。但是,他向友人王质夫展示出的是他最本质的形象:“忆昨为官日,折腰多苦辛”、“一为趋走吏,尘土不开颜”、“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这些诗句,都是一种无意于官场、倾情于自然的淡漠利禄、喜山爱水的纯真坦陈。而这种本质,又恰与王质夫秉性相投、意气相通。白居易《祗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三韵》中的诗句“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此文出处:千里马学术导航开。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今日勤王意,一半为山来。”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一诗中,白居易写道:“曾于太白峰前往,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哪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一句“黑水澄时潭底出”,道出了白王二人曾多次共游仙游寺,既领略过芒水滔滔、泥沙俱下,又见识了风平浪息、水澄似镜。一句“白云破处洞门开”,道出了他们二人曾经头顶烈日、仰观白云,沿着羊肠小道攀访玉女洞的旅程艰辛。而一句“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则又道出了白王二人林间闲赋、温酒助兴、题诗为记的逸兴趣事。尤其此句,不仅为国人熟记、雅士高谈,而且还远漂东海,被日本大江维时的《千载佳句》及藤原公任的《和汉郎咏集》等典籍所收录,被异域之人传诵题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