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9来源:历史铺
历史沿革
司马迁故里历来有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两种说法。最早持陕西韩城说者是唐代的张守节,他在《史记》“正义”中说:龙门山在夏阳县(今韩城)。同时,韩城鬼东乡徐村住有冯、同二姓,均自认为是太史公后裔。他们自称,原本为司马姓氏,因为司马迁受宫刑,后人感到不光彩,改了姓氏:在司马的“司”字左边加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成为“冯”字,并以位于韩城芝川镇的司马迁祠、墓为佐证。
持山西河津说者认为,自古以来,龙门(包括龙门山、禹门口)都记载在山西河津市。黄河自西北而东南出禹门口,急转弯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耕牧河山之阳”的地方。据悉此处曾有“汉太史司马故里”碑,只可惜此碑兴修水利时被毁之。而且现在该村仍有司马姓氏的居民。而且认为司马迁墓不在韩城,而在离河津市新封村不远的西沙岭。在《平阳府志》中有两处记载,均明白无误地称司马迁是河津人。一处是卷之二十三,《人物志》第580页中明确载有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对司马谈是这样记述的:“司马谈,龙门人,建元中为太史令。”对司马迁的记述是:“司马迁,字子长,十岁诵古文,弱冠游江淮浮沅湘,涉汶泗,过梁楚以归。太初中,为太史令,因论李陵得罪,幽而发愤,修《史记》。刘向、杨雄皆称其有良史才。”二处是卷之三十二,《陵墓志》第892至893页《河津县》篇目中,共记载了八位乡贤的陵墓,其中不仅有司马迁墓,而且是叙述最为详尽的一处。原文是:“汉太史公墓,县西十五里。《水经注》曰:‘司马长子墓,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坟,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太史公自叙曰:迁生于龙门,是其坟丘所在矣。今不识其处,或云没于河,或云在河西岸。’”上述第一处记载,肯定了司马迁是山西平阳府龙门人。第二处记载,则肯定了司马迁死后也葬于故土河津。综合起来可以得出这样的定论:司马迁生前为河津人,死后也归葬于河津。(注:《平阳府志》由清康熙年间著名学者孔尚任总纂。当时的平阳府辖今临汾、运城两市各县及灵石县、石楼二县。这部志书被当今史学家称为“珍贵之名志”、“名家精纂”,持山西河津市说者认为其史料具有可靠性、权威性。)
司马懿的后人最终的命运如何?但根据正史记载,除张、柏二人外,司马懿还娶过两房妾室(伏夫人、张夫人),并生下五子一女。此外,除司马师兄弟外,张春华还给司马懿留下一子一女,这样算来,司马懿的一生共有一妻三妾、九子二女,可谓“多子多福”。
九子二女当中,除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以大将军身份执掌曹魏大权,死后被晋武帝追尊帝号,为世人所熟知外,其他人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尤其是柏灵筠所生司马伦,又会以怎样的结局落幕?
司马师、司马昭分别是司马懿的长子、次子,紧接着便是伏夫人所生的长子司马亮(司马懿第三子)。司马亮在魏朝官至镇西将军,以父荫封万岁亭侯。司马炎称帝后,司马亮先后受封为扶风郡王、汝南王,官至太尉。
武帝临终前曾有意让司马亮担任摄政,但因外戚杨骏的阻扰作罢,而后者则成为武帝身后的顾命大臣。公元291年,贾后伙同楚王司马玮诛杀杨骏后,司马亮入朝担任太宰,与尚书令卫瓘分掌朝政,但因滥封官位大失人心。贾后意图专权,便唆使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诛杀司马亮与卫瓘。
紧接着司马亮诞生的,是伏夫人所生次子司马伷(司马懿第四子)。司马伷少有才望,以父荫封南安亭侯,在魏朝官至右将军、征虏将军。魏帝曹髦讨伐司马昭时,司马伷曾率军阻拦,但在曹髦的呵斥下退却。西晋开国后,司马伷先后受封为东莞郡王、琅琊王,官至大将军。
西晋灭吴之前,司马伷曾长期驻屯在徐州前线,令东吴甚为忌惮。伐吴战事开始后,司马伷率先出击,并接受吴帝孙皓的投降。天下一统后,司马伷改镇青州。司马伷病死于283年,享年57岁,由于侍母至孝,按其遗愿葬于伏夫人墓旁。
紧接着司马伷诞生的,是伏夫人所生第三子司马京(司马懿第五子)。司马京以父荫封清惠亭侯,年仅24岁便病死,司马昭以其子司马机出继为其子嗣。西晋开国后,司马京被追封为射声校尉,司马机则被封为燕王。
紧接着司马京诞生的,是张春华所生幼子司马干(司马懿第六子)。司马干在魏朝官至抚军中郎将,封平阳乡侯。司马炎称帝后,司马干获封平原王,官至太保。
司马懿诸子当中,就属司马干性情乖戾,由于患有严重的间歇性精神病,时常会做出一些荒谬变态的举动。据《晋书》记载,司马干在爱妾死后,总会把她们的棺椁放在空房子里,每隔几天便会打开看一次,奸污尸体,直到尸体腐坏后才盖棺下葬。司马干死于311年,虚岁八十。
紧接着司马干诞生的,是伏夫人所生第四子司马骏(司马懿第七子)。司马骏自幼好学聪慧,年仅七岁时便为同龄人、魏帝曹芳讲学。司马骏以父荫封平阳亭侯,在魏朝官至安东将军。
司马炎称帝后,司马骏先后获封汝阴王、扶风王,在西晋官至骠骑将军。司马骏长期镇守关中,有大破鲜卑之功,因善抚将士、善待百姓,深得拥戴。司马骏病死于286年,时年54岁。
紧接着司马骏诞生的,是张夫人所生独子司马彤(司马懿第八子)。司马彤才能平庸,仅以父荫封平乐亭侯,在魏朝未任显官。司马炎称帝后,司马彤获封为梁王,两度镇守关中,又曾两度入朝辅政。司马彤镇守关中期间,措置乖方、妒贤害能,曾害死大名士周处,曾天下侧目。
晋惠帝在位时,司马彤与异母弟司马伦发动政变,废贾皇后为庶人。司马伦专政及篡位期间,司马彤担任太宰、丞相,并在司马伦失败前“落井下石”,上书处死司马伦一家。司马伦败死后,司马彤丝毫不受牵连,继续担任宰相。司马彤病死于302年,谥号为灵,后因部曲抗议,改谥为孝。
司马伦为柏夫人所生独子,也是司马懿第九子。与司马彤一样,司马伦为人才能平庸,仅以父荫封安乐亭侯。司马懿称帝后,司马伦先后获封琅琊郡王、赵王,因镇守关中期间引发羌族、氐族反叛,被召回京师。
公元300年,司马伦联合司马彤发动政变,废杀贾后,并自立为相国。次年,司马伦“尊”侄孙惠帝为太上皇,自立为帝,并大封文武官员及部署数千人为侯。然而仅过了四个月,司马伦便被齐王司马冏等击败,被迫退位,最终被赐死。
司马懿两个女儿中,长女南阳公主(本名不详)为张春华所生,后嫁于荀彧之孙、骠骑将军荀霬为妻;次女高陆公主(本名亦不详),则嫁于名将杜预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