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13来源:历史铺
天气一冷就赶紧把秋衣秋裤找出来穿在身上,这气温下降的太突然了,不多穿衣服可不行。不知道有没有人好奇,古代人会不会跟我们一样穿秋衣秋裤呢?他们的秋衣秋裤跟现在的一样吗?部分研究者认为,“胫衣”可以看作中国早期的秋裤。“胫衣”出现于先秦,胫是小腿的意思,可看作今天的长筒袜,用系带系于腰上,从脚背覆盖到膝盖。
后来,“胫衣”逐渐开始与腰部连在一起,被称为“绔”。东汉《说文》中有:“绔,胫衣也。”在成语“纨绔子弟”中,纨指的是细绢,是一种高档布料,“绔”则可以看作今天的“裤”。不过,这时的“裤”还没有裤裆。
据说,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时,要求战士骑马时必须要穿上有裤裆且更窄的裤子,以方便行动,合裆裤这才慢慢流行起来。资料表明,“合裆裤”最晚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当时流行“袴褶”,这里的“袴”即指一种合裆的大口裤。
如果你对汉服感兴趣,一定知道古代的衣服与现代大有不同,不仅使用的面料不一样,版型也与现在天差地别。商周时期有一种胫衣,外表看起来就像是套在小腿上的布筒,用布带连接到腰部防止下滑。这种胫衣一般比较廉价,但有钱人家就算是里面的胫衣也是用昂贵的料子做的,所以有个词叫“纨绔子弟”,因为用丝织品制作的胫衣就被叫做“纨绔”。
胫衣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保暖的问题,但胫衣是开档的,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有裆的裤子,比如汉代的“裈”,裈属于内衣裤,有长也有短,穿在身上看起来像牛鼻子。
古代的裤子看起来略显潦草,不过他们的上衣还是很保暖的!“裘”是古代最常见的保暖服饰,一般用动物毛皮制成,比如狐皮、虎皮、羊皮、熊皮等等,御寒能力杠杠的。不过裘这种昂贵的服饰一听就不是寻常老百姓用得起的,普通百姓更多的是用麻布制成的衣服防寒,有些会在里面塞一些填充物,柳絮、稻草等等,以起到保暖的效果。
由此可见,古人自有自己的一套御寒方法,只是与现在的秋衣秋裤不同罢了
中国人穿秋裤的由来
经权威人士考证,秋裤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宫廷。15世纪,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最爱穿一种男用马裤(Chausses),搭配尖头鞋,这种马裤被视为秋裤的始祖。在后来的演变中,朝时尚方向秋裤发展成为今天流行的打底裤,向适用方向发展的秋裤至今仍是秋裤,如中国曾经流行的红色秋衣秋裤。
现代秋裤则源于加拿大。1915年,加拿大东部大西洋沿岸新斯科舍省议会议员,时年43岁的弗兰克·斯坦菲尔德(Frank Stanfield)发明了现代秋裤——可调节的两件式设计内衣,并在当年申请了专利。由斯坦菲尔德创办的斯坦菲尔德公司至今仍在,由于其发明现代秋裤,至今斯坦菲尔德公司仍被称为“内衣公司”。
既然秋裤产生于西方,那么中国秋裤所对应的英文名字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做了考证。该报的一位记者专程联系了他的美国好友Aaron,由于不知道如何描述中国秋裤,这位记者还特地发去了一张身穿紧身裤锻炼的女性的照片,友人答以legging即紧身裤,并强调男性不会穿这类裤子。几经周折,这位记者又得到了“long johns”一词,19世纪美国著名拳击手约翰·沙利文(John L.Sullivan)曾穿长秋衣秋裤参加比赛,但这一名字显然指的是斯坦菲尔德之前的秋裤,早已不存在。最终,这位记者灵光一现发明了“chill cool”一词来表达中国秋裤。
关于中国人是如何穿上秋裤的,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1953年,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Trofim Lysenko)曾向斯大林(Joseph Stalin)进言,穿秋裤会让人失去抗寒能力,“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然后,对“苏联老大哥”言听计从的中国、朝鲜全民都穿上了秋裤。 “放眼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人民穿着秋裤:中国和朝鲜……给人穿上保暖的衬裤,人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就会在几代之后丧失,变得完全无法在高纬度地区活动。李森科期望秋裤导致中国人失去在苏联远东地区生存的遗传基础,并带来体质弱化等一系列副作用,削弱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巩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永久占领。”
当然,这一故事早已被证实是谣言,但中国人全面穿上秋裤恐怕还真是建国后在苏联帮助下建立工业基础之后的事,因为秋裤的原料要么用棉花要么用化纤,都不是战乱频仍的民国时期能够大量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