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15来源:历史铺
作为中国历史上享年最长的王朝,周朝的建立和毁灭,并非朝夕之力。那么,周朝这个古王朝是凭借什么兴起的呢?他们的祖先又是如何栉风沐雨、朝乾夕惕,为周朝打下牢固的地基的呢?
根据《国语·周语》记载:“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意思是,周朝的兴起,自他们的始祖后稷(弃)开始算起,一共经过了姬周家族15代人的努力。他们都是谁呢?
《史记·周本纪》给出了一个详细的世系表,截止到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在前面拼搏的祖宗有这些人:始祖弃(又以农官后稷为称)、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瑜、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刚好15代人。每一代人之间都是父子关系。
那么,《史记》的记载准确吗?
答案是,即使作为中国史书界的天花板,《史记》中关于先周的记录,也有着很大的纰漏。这些世系细算下来,其实是严重缺页的。
周朝的始祖叫弃,传说他是上古高辛氏帝喾的孩子,与尧同时,也与另外两位上古贤君舜、禹同时,尽管一个人与上古三代圣王同时的时间跨度已经够大了,但是,以他一己之力还是难以弥补这中间的时间差——从尧舜到周武王伐纣时,按文献记载,少说也有千载时光,假设我们粗略地把古人的年龄设为30年一代,千年里周人的先祖也至少更迭了30多代,所以,从弃到周武王不可能只经历了“十有五”代人。
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也对此提出疑问:“虞及夏、殷共有千二百岁。每世在位皆80年,乃可充其数耳。命之短长,古今一也,而使十五世君在位皆八十许载,子必将老始生,不近人情之甚。以理而推,实难据信也。”
即使周人的15代祖先个个活到80岁,也难以拉满从虞舜到夏、商这极长的1200年岁月。因为,如果想填满这中间的时间差,周人这15代祖先必须每个都到80岁才刚刚生子,这样方能达到年龄的接力。而这显然是有悖现实的。因此,原因只能是,世系出错了。
那么,世系表的问题出在哪里,从谁那里开始漏人了呢?
通常情况下,离我们越近的历史,人们的资料和代代相传的素材自然更丰富一点,比如,如果有人问你,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爷爷叫什么,我们也许能很准确地说出来,可是再往上追问,大多数人就要哑口无声了。离得太远的,总逃不了被遗忘的宿命。周人的祖先中,也是从最早就开始缺代了。
根据《史记·周本纪》:“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以及《国语·周语》:“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两段记载显示,不窋是后稷的儿子,而不窋的时代已经到了夏朝末年。
也就是说,从与尧舜禹同时代的后稷,到儿子不窋两代人,竟然就直接横跨了尧、舜、禹以及整个夏朝数百年的时光。这道夸张的数字,恐怕数学老师也编不出来。究其原因,自然是周人的某些祖先在口耳相传中有不少被弄丢了。
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史学家谯周也看出了问题,他在《周本纪》和《国语》的记载中划了一个重点:“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即是说,自从弃被封为稷官,管理农事以后,他的子孙世代都承袭了这个官职。
这是很符合当时子承父业的静态社会现象的。当初,管仲在齐国改革时,方案中就规定了家族基业代代相传这一原则,木匠的儿子世代为木匠,开染坊的世代开染坊,农民则世代务农。弃的子孙在虞舜、大禹和夏朝一直充任农官后,便都以官名被统称为“后稷”,因此,他们本身的名字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而只剩下“后稷”这个官名传世。
也就是说,“后稷”是一个世系称呼。这种以官名或部落名称呼家族世系是古史里常见的写法,比如,炎帝也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炎帝世系,其中有炎帝神农氏、炎帝榆罔等,他们是炎帝部落的不同首领。
《周本纪》还有一句:“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一个“皆”字,点明“后稷”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世系,他们在尧、舜以及夏朝繁衍兴盛,“皆”对当时有贡献。
因此,回头再看周人的祖先,不窋的父亲,只是夏朝的倒数第二任“后稷”(最后一任是不窋自己),而并非他们的始祖弃。从弃到不窋中间,至少还有十几任“后稷”。
曾为汉朝定下和亲计策的刘敬也说过这样的话:“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这里的“公刘”应该是“不窋”。不窋生活在夏桀时代,为了避开夏桀而丢弃农官奔戎狄之间的,是不窋而非公刘。
也就是说,从第一任后稷弃到不窋之间,中间还有“十有余世”。因为不窋生活在夏朝末年,他干了一件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事,因此,他没有继续被“后稷N号”的官衔掩盖,而以本名被记录在了史册。
那么,周人的先祖世系完整而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弃(后稷1号)、后稷2号、后稷3号……后稷N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瑜、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至少有三十多代人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前十排名1、周朝
790年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相比大部分人同MAIgoo小编一样想到了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社会朝代,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周朝又分为东周与西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历经275年,建立者为周武王姬发,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历经514年,建立者为周平王姬宜臼,定都洛邑,其实东周就是我们常说的“春秋”与战国时期。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0年,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
2、商朝
554年 商朝大约从公元前1600年至约公元前1046年,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同时也是历史上统治时间排第二名的朝代。商朝是商汤(子履)颠覆夏桀所创建的朝代,前后相传17世31王,终于商纣,共延续500余年,直至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消灭。
3、夏朝
470年 最长的朝代多少年历史?除了周朝和商朝外,历史最长的朝代就属夏朝了。夏朝大约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也是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夏朝始于大禹,终于桀,共经历14代,17位统治者,共延续约470年,后被商朝所灭。
4、汉朝
405年 汉朝为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始于刘邦,终于刘协,共历29帝,历经405年,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也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并且文化的统一,不仅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还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5、宋朝
319年 宋朝是赵匡胤于“陈桥事变”中“黄袍加身”而夺取后周的天下,从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共计319年,位列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前五。宋朝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始于宋高祖赵匡胤,终于宋怀宗赵昺,共历十八帝。宋朝时期,儒学复兴,政治开明,科技发展迅速,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6、唐朝
289年 唐朝大家都不陌生,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也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便是唐朝。唐朝从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公元907年亡于农民战争。唐朝在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万国来朝,疆域空前辽阔,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7、明朝
276年 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为我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8、清朝
268年 清朝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还有不少相关影视剧作品。清朝的前身为后金,由努尔哈赤创立,其子皇太极于公元1636年改国号为“清”,公元1644年正式入关,迁都北京。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终于宣统帝溥仪,而后被民国取代。
9、辽朝
209年 辽朝为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前十的朝代。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辽朝,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公元983年复更名“大契丹”。辽国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终于辽恭宗耶律延禧,历经209年,后被金国所灭。
10、西夏
189年 西夏是夏景宗李元昊于公元1038年所创立,是我国少数民族“党项人”建立的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西夏从公元1038年至公元1227年,始于景宗李元昊,终于夏末帝李睍,历经十帝,享国189年。西夏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最后被蒙古成吉思汗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