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北周八大柱国分别是谁_ 为什么叫柱国_北周八大柱国简介

时间:2024-08-25访问:7来源:历史铺

北周八大柱国别是: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八大柱国是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八柱十二将后代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

柱国由来

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荣败后,此官遂废。大统三年,魏文帝复以周文帝(宇文泰)建中兴之业,始命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已前,任者凡有八人。

周文帝位总百揆,都督中外军事。魏广陵元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闼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当爪牙御侮之寄。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八柱国的设置乃模仿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其中宇文泰实为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仅挂虚名,实际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所统兵士也改从各自主将之姓,这就给府兵制涂上了一层鲜卑部落兵制的色彩

西魏的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八柱国虽为八人,但只统领六镇府兵,其中宇文泰为大冢宰,都督中外各军,即总揽丞相和大将军的职责,元欣为虚职,其余六人各领一镇府兵。

宇文泰创建府兵制,设置八柱国,其目的在于平衡北魏时期的汉化改革,造成的六镇军阀与汉人之间的矛盾,宇文泰出身于武川军阀,西魏府兵的核心力量就来自于武川军团、李弼军团和西迁的北魏禁卫军。

这些军团都是完全的鲜卑化军队,内心非常反对汉化,大都是北魏“六镇之乱”的参与者,但是宇文泰为了扩军备战,对抗东魏强大的高欢势力,必须进行军事改革,吸收汉族势力加入军队。

为了缓和鲜卑与汉人的矛盾,宇文泰在形式上采纳鲜卑的八部制,设立八柱国,统领西魏的核心军事力量六镇府兵,在士兵与将领的关系上,宇文泰采取鲜卑原有的氏族关系。

将原本是鲜卑族的将领恢复鲜卑姓氏,汉姓的将领重新赐予鲜卑姓氏,比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李弼赐姓徒何氏、赵贵赐姓乙弗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

各部统领的士兵以他们主将的鲜卑姓为自己的姓氏,形成类似宗族制度的古老鲜卑传统,在将领和士兵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提升了西魏府兵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