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1972年美国白宫水门事件丑闻,有哪些不能公布的秘密,尼克松下台到底冤不冤?

时间:2024-08-25访问:14来源:历史铺

水门事件”因水门综合大厦(Watergate complex)而得名。

水门综合大厦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北部泼托马克河畔,是一座综合楼宇群,包括一家五星级饭店、一座高级办公楼和两座豪华公寓楼,是华盛顿的地标性建筑

1972年6月17日深夜,保安佛兰克威尔斯像往常一样,在位于华盛顿的水门大厦巡逻,当他来到6楼时,突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在6楼,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的门锁上竟然贴了一块小胶布。

这原本是一件寻常的小事,因为清洁工们为了进出方便经常这样做。

但这次,佛兰克威尔斯却立即报了警,因为他知道清洁工早就下班了,贴胶布的一定另有其人。

果然,警方赶到后,在办公室内逮到了五名窃贼。而他们的落网,也拉开了“水门事件”的序幕。

起初,水门盗窃案的发生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大家也都只是将其定为“三级盗窃案”,根本不屑一顾。

然而,一名年轻记者伍德沃兹找到了当时窃贼遗落在现场的一本通讯录,从中他竟然发现了一串电话号码上标有“W H”,而这正是“白宫”的缩写。

根据这一线索,伍德沃兹又发现了亨特的名字。

当时正任白宫顾问的亨特很快就接到了伍德沃兹的来电,在电话中伍德沃兹问道:“请问案犯的通讯录里为何会有你的名字?”

这一通电话顿时令亨特感到五雷轰顶。

随后,伍德沃兹又在深夜秘密会见了一位神秘的线人,并从中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内幕,“水门事件”的背后主使竟是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

这位神秘人还透露,背后主使还曾针对尼克松的政敌策划过一系列的政治阴谋。

很快,“联邦调查局发现尼克松助手阴谋破坏民主政治”的消息再次登上了《华盛顿邮报》的头版。

此时,距离美国第47届总统大选日不到五个月,根据此前的民意调查显示,尼克松的支持率尚处于领先地位,连任很有希望。

的确,尼克松在任期间取得了不少杰出政绩,但就在他正沾沾自喜时,《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让他的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与“水门事件”扯上了关系。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尼克松的民意调查结果,因为媒体也没有确实证据说“水门案”与他本人有关。

因此,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对此十分重视,也不认为这是尼克松的个人丑闻,只是将其看成是两党恶行竞争的结果。

直到大选当日,尼克松依然获得了超高的支持率,他受到了除马萨诸州之外的49个州的拥戴,以压倒性优势取得连任。

至此,“水门案”并没有影响到尼克松,被逮捕的几名盗贼也都交过保释金被释放了,一切似乎已经过去。

然而,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如此。

尼克松在连任后并不是很清楚水门事件的走向,但是他希望这件事能就此结束,于是找到当时自己的法律顾问约翰迪恩帮他处理这件事。

尼克松之所以会急于解决这一事件,其实是想掩盖这桩盗窃案背后的一个秘密。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当时美国正深陷越南泥潭,社会上反战情绪越来越高涨,尼克松政府面临巨大压力。

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开始连载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揭露在尼克松上任后美国政府的战争扩张计划。

盗取并泄漏文件的反越战的军事分析家丹尼尔埃尔斯伯格。

为了对付埃尔斯伯格等国内颠覆组织,尼克松成立了一个“管子工”特别调查小组。

在尼克松的亲自指挥下,“管子工”小组不仅将矛头指向了埃尔斯伯格,之后还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

而“水门案”中的盗贼,几乎都是这一小组中的成员。

为了不使“管子工”小组被曝光,尼克松这才迫不及待地想掩盖这次风波。

然而,事与愿违。

1973年1月8日,“水门案”被公开审理。法庭上一位关键人物的暴露,使尼克松狼狈不堪。

听证会上,案犯麦科德,他们曾受到巨大的政治压力,有人要他们闭嘴认罪。

同时,麦科德还指出,给他们案犯施压的人就是白宫的法律顾问迪恩。

人人都知道,当时的迪恩相当于尼克松的“钦差大臣”,他的暴露直接将尼克松推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政治危机,尼克松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弃车保帅”。

尼克松帮迪恩起草了一份辞职书。

在迪恩看来,这无疑是一份认罪书,这明显是要把自己推出去当“替罪羊”。

迪恩也很狡猾,他对尼克松提出,不能只有自己“顶包”,霍尔德曼和埃尔利希曼也曾参与其中,应该一视同仁。

那两人是追随了尼克松十多年的亲信,也是尼克松的左膀右臂,尼克松答应迪恩的要求就等于是要自断臂膀。

但尼克松还是妥协了。

一切安排好后,尼克松在公众面前扮起了无辜,声称自己对“水门事件”内幕毫不知情,完全是被亲信们蒙蔽了。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 “弃车保帅”不但没有解除危机,反而还直接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尼克松为求自保狠心牺牲亲信,这也深深触痛了被牺牲者,于是他们开始到处抖落尼克松的秘密。

迪恩指证尼克松曾与自己探讨遮掩“水门事件”至少35次,并爆出总统办公室装有窃听装置里面的录音很可能就隐藏着尼克松牵扯水门事件的证据。

然而,对于特别检察官考克斯“交出录音”的要求,白宫却一直没有理睬,不仅如此,尼克松还解除了考克斯的职务。

民众对此十分愤怒,“弹劾总统”的舆论甚嚣尘上。迫于压力,尼克松不得不命令手下整理转录录音。

但没多久,白宫又传出消息,在转录录音时,秘书不小心将一部分的录音抹去了。

这究竟是失误还是刻意为之,被抹去的录音内容又是什么呢?人们都无从知晓。

不过,令民众更加失望的是,半年多之后,尼克松交出的竟是一份录音编辑稿,内容前言不搭后语。

或许是为了使编辑稿看起来更为真实,里面保留了很多尼克松的脏话,令人哭笑不得。

这样的行为彻底惹怒了民众,最高法院要求尼克松必须交出录音带。

这一下正中要害,录音中确实有尼克松参与掩盖“水门事件”的证据,舆论一片哗然。

很快,尼克松遭到了弹劾,眼见大势已去,他只得无奈地发表辞职演说,成了美国第一位辞职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