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11来源:历史铺
吞金自杀的说法从何而来
实际上,“吞金自杀”的说法与古代医书的记载有关。唐代医书《本草拾遗》中,就记载了:“诸金有毒,生金有大毒,药人至死。”而类似这样的表述,在各个时期的医书中都有出现,这说明了在中医体系中,“金”是有毒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医书的记载,才导致古代人们普遍相信“吞金”可以致死。但是实际上,长期以来人们混淆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古代医书中确实记载了“金”有毒,可这种“金”并非是日常的黄金器物那种“熟金”,而是一种“生金”。唐代著名中药学家陈藏器就指出:“本经云黄金有毒,误甚也。生金与彼黄金全别也”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毒金即生金,出交广山石内,赤而有大毒,杀人,炼十余次,毒乃已”
这两段表述,都解释了一直以来,中医所认为的“毒金”并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黄金,而是一种“生金”,这种生金特指刚刚开采出来,未经过冶炼的天然黄金。
现代科学表明,“生金”之所以有毒,也并非是因为金元素有毒,而是因为天然黄金中含有大量的铅、汞等有毒金属,因此这才导致了“生金有大毒”。而人们日常所见的黄金,一般都经过了多次冶炼,有毒金属都被剔除掉了,所以也就没有了毒性。不过,黄金虽没有毒,但是在古代,也并非没有人因为“吞金”而亡,而且有很多兵败的将领、宫中的太监或者丧夫的女性,在选择自杀时还是会选择“吞金”的办法来了结自己的性命。
吞金案例
在历史上,吞金而死的案例还是很多的,如果翻阅明代的历史记载就会发现,其中就有比较有名的吞金案例。明宪宗在位执政期间,妃子中有一位叫万贵妃的因为容貌出众,又能讨皇帝喜欢,所以在后宫中独受宠爱。
不过想要在后宫中立下脚跟,必须有一个能够传宗接代的皇子,幸运的是万贵妃如愿怀上了龙嗣,但不幸的是,因为古代恶劣的环境条件以及落后的医疗技术,这个皇子夭折了,之后万贵妃也没有再怀龙胎。但是就算自己再受宠爱,一旦后宫中其他妃子怀了孩子,势必会分走皇帝对她的爱意,并进一步影响万贵妃在后宫中独霸一方的地位。所以心狠手辣的万贵妃只要知道后宫中有妃子怀孕,就会想方设法搞掉她的孩子,为的是不让这些妃子用孩子来跟她争宠。
当时有一位叫张敏的太监悄悄帮助了一位妃子生下皇子,皇子安然无恙的长大没有受到谁的伤害,但等那位妃子偷偷将皇子养到了六岁的时候,不知是出于邀功还是高兴,太监张敏将此事告诉了明宪宗。不久之后那位生下皇子的妃子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太监张敏知道这是谁的手段,与其等着被残忍报复还不如自己死去,所以张敏便吞金自杀了。
名著《红楼梦》中也有一位人物是吞金而死的,那就是尤二姐。根据书里的记载,尤二姐选择吞金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原因,是因为吞金也可以慢慢死去,而且还比上吊、自刎干净得多。所以尤二姐在吞下金子之后,她便开始梳妆打扮,画上美丽的妆,穿上漂亮的衣服,再安安静静躺在床上,等着老天爷来取她的性命。尤二姐选择吞金而亡这种方式,其实也是因为在书中的人设描写中,尤二姐确实就是这般虚荣、拜金的角色。
医书记载关于“吞金“这一说法曾在明代时期的《名医类案》里出现过,说的是有一个小女孩拿着母亲的金簪子在手里玩耍,又含在口中,不自觉就吞了下去。
簪子锋利无比,划开了她的肠胃,小女孩感觉胸腔那里痛到不能忍受,母亲赶紧带小女孩去看医师。医师开了一副药方子说可以治疗,小女孩吃了之后,果真金簪子随着大便排了出来,经过调理身体也恢复如初,没有什么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