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49来源:历史铺
古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乌鸦尚且会反哺何况拥有丰富情感的人呢?
可在我们孝德流传的中华文明中,确实在野史上出现过一些不和谐的做法,一种被称为“瓦罐坟”的奇怪葬礼曾残忍地呈现在历史长河中。
其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的秦朝,当家里的老人超过了60岁就会被小辈送入“瓦罐坟”,每为其送一次饭就砌一块砖直至坟口被封死。
瓦罐坟多见于野史,年迈老人无奈被“活埋”这类有违人性的做法并没有在正史中找到过,如上所述,这种残酷的葬礼方式大多出现在民间口口相传中,也多数记载于野史上。
譬如《民间杂谈》中就撰写着“瓦罐坟”是我国云南某地的一种丧葬习俗,它需要先挖一个可容纳一人大小的洞,再在此洞三个面都砌上石砖唯剩下一个出入口——其形状好似个瓦罐故给其命名为“瓦罐坟”。
但此“坟”非“死人坟”,葬的可是活生生的老人。
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家中的老人上了年纪后就干不动活了,如此本不够吃的家庭中少了一分产出多了一张嘴,便对物质匮乏的家造成了影响。
另外还有一种愚昧的说法是父母寿命超过了60岁就是在享后代子孙的生命福报,会对家族香火不利。
基于以上种种,即形成了“父母满60岁就送入瓦罐坟”的陋习。
当特定的群体认同了某一种观点后会形成可怕的习惯养成方式,那些送活的父母入坟的儿女们就是这样。
他们没有愧疚之心地在送老人进瓦罐坟后,起初每日都会送一顿饭到坟中,与之相对应的是砌一块砖。
日积月累下,那砖块就逐渐将瓦罐坟给完全封死了,至此被封在里头的老人只能在狭小幽闭的黑暗空间内,饥肠辘辘地等待死神来临!
活埋陋习直至宋代被彻底废除
这类丧葬方式着实令人接受不了,可谓残忍至极,设想老人知道儿女们嫌弃自己年迈干不了活而执意将自己“活埋”的心情,可以说是万念俱灰吧.
人都有老去的时候,事情同样发生在今后的儿女们身上,他们又作何感想?
这种违背伦理纲常的陋习据说还不止是发生在先秦时期,其他朝代貌似也出现过类似故事,民间传说版本诸多但大致内容很相似。
这个不为人们接受的陋习是何时被废止,从此消逝无踪的呢?一切要从宋朝说起。
彼时,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百姓的生活条件较之“远古”有了很大的提升。
废除此不道德之事可通过清代的史书《阅世编》了解得知:宋开封府曾经接到过一桩奇案,即有一个形似人的深山怪物常下山骚扰周边百姓,使人们生活不得安宁。
包拯和当地民众经过坚持不懈地调查,终使案件有了眉目,他们在前往深山寻找此怪物时,意外发现这个怪物竟是生活在瓦罐坟里的一名老者!
抓到怪物后势必要查明背后的原因,当包拯明白了真相的那刻震惊不已遂向宋仁宗禀告,希望皇帝能彻底废除这惨绝人寰的恶习。
宋仁宗亦觉得这种行为伤风败俗,便下旨将它彻底废除!
瓦罐坟的出现源于生产力低下和愚昧的思想万事万物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而瓦罐坟的出现虽然残忍至极,却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彼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唯有生产力极度低下方才呈现出这类惨剧,而生产力高度发展了也就代表社会文明更进一步了!
除了社会整体状况决定人们“愚昧与否”,还有封建迷信思想在推波助澜。
古时曾有“活子孙寿”的说法,即传说家中老人若活得太久,那是在借用儿孙们的寿命,活了他们的命则自个长寿而小辈们会短寿!
可悲的是如此荒诞的传说使百姓们深信不疑,就连注定遭受悲惨命运的老人们也会默认这种说法,甚至心甘情愿接受儿女们对自己的“制裁”,认为只有自己死了才能减轻家里经济负担且延长子孙们的寿命。
当真是可悲可叹!
当然,也有不少专家对“瓦罐坟丧葬”习俗持怀疑态度,因为以古代人均寿命而言,许多人几乎都活不到60岁。
或许这是史前时代某些偏远部落因人口问题而出现了“弃老行为”,真实情况远没有瓦罐坟这般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