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古代没卫星航拍技术,那古人是如何绘制那么精确的地图的呢?

时间:2024-08-25访问:21来源:历史铺

从古至今,人们出行的时候都离不开地图,从古代的手绘地图,到如今的各种地图APP。不过很多人在使用地图导航的时候,会产生一个疑惑, 古人没有航拍和卫星,那古人是如何绘制那么精确的地图的呢?

古人对于地理环境的认知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经》,虽然如今人们将《山海经》视为一本神怪小说,但其中所记载的山川地理信息对于后世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综合前人所著的文献资料,以水道为纲,写出了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水经注》。

明朝时,制图学家罗洪先以汉武帝时期的《舆地图》为蓝本,编著了著名的地图集《广舆图》。在书中一共包含了113幅地图,并且首次采用统一的图例符号表示了山、河、路界等24种地图内容。《广舆图》在国内外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一直到17世纪末,欧洲出版的中国地图都是以此书作为参考。

而在地图的绘制上,古人也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并且将数学、科学以及刻绘技艺全部融入了地图之中。

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他将其称为“制图六体”:一是分率,即比例尺;二是准望,即确定地貌、地物彼此之间的方位关系;三是道里,即确定两地之间的道路距离;四是高下,即相对高程;五是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是迂直,即实地与地图的换算。

在“制图六体”的基础上,裴秀又进一步提出了“计里画方”。“计里画方”就是为了将地图的图形尺寸缩小,按照比例绘制出网格。例如南宋时期的《禹迹图》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带有制图网格的地图,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

有了绘制方法,古人为了确定方位和里程也研制了相应的工具,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就是最典型的两种工具。指南车内部的齿轮结果会保证不论车行驶到哪里,上面的指向物都会一直指向正南方。记里鼓车分为上下两层,车每走过一里路,下层的木人就会敲一下鼓,每走过十里路,上层的机械人就会敲一下铃铛。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手段与技术,我国古人绘制的地图才会越来越详细,也越来越精准。可以说,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他们的实力足以绘制出精确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