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9来源:历史铺
你好,不要香菜,谢谢。”2月24日是“世界讨厌香菜日”,这个词条也于当天冲上了微博热搜。这个奇怪的节日是讨厌香菜的人所创办的。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大约有15%的人不吃香菜,由于香菜的威力过猛,这些人不得不进行对抗,因此在每年2月24日,他们都会举行一个“世界讨厌香菜日”。
每个人闻到的香菜味不一样
香菜又名芫荽(yán suī)、胡荽,是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带根全草,因茎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味,又俗称香菜。
香菜与香芹、胡萝卜、小茴香等同属伞形科植物,大多都含有挥发油物质,因此这类蔬菜大多都有“特殊”气味。
香菜的“香味”是由甘露糖醇、正癸醇、壬醇和芳樟醇等多种挥发油物质融合而成,这种味道对不爱吃香菜的人来说是一种“折磨”,而对于爱吃的人来说,则是一种美味。
同样的香菜,为什么每个人闻到的“香”不一样?
可能是天生注定
美国一家著名基因检测公司研究人员发现,不爱吃香菜可能与体内基因有关。
研究人员对近5万人的DNA进行研究比较发现,那些吃了香菜觉得有肥皂味的人都携带一种名为“OR6A2”的特殊基因。这类基因参与人体的嗅觉味觉功能,并且对醛分子特别敏感,这种化学物质具有香菜的气味,即所谓肥皂味。
他们还发现:约一半的欧洲人染色体中有两个“OR6A2”基因,但只有15%的人说香菜有肥皂味,另有11%不携带“OR6A2”基因的人也说香菜有肥皂味。
研究人员表示,遗传变异在对香菜的味觉感受中占有了一定的比例,不仅如此,另一种与气味相关的基因和两种与苦味相关的基因也会影响对香菜的味觉。
也有后天习惯的潜移默化
一篇发表在英国《Flavour》期刊上的论文显示,根据地区和种族差异,约有3%~21%不爱吃香菜。
其中,东亚人占21%,远高于占比17%的欧洲人和占比14%的非洲人。
对此专家猜想,或许是因为东亚国家更常在料理中添加香菜,人们能频繁吃到它,所以讨厌者比例也高。
还有营养学家认为,生活环境使然,有的人因从小家人就不喜欢吃香菜,在家人的饮食习惯下,莫名出现不爱吃香菜的理由,自然也会疏远这种蔬菜。
相反,即便有不爱吃香菜基因的群体,但家里人都喜欢吃香菜,那么在后期因为环境的因素也可能变成爱上香菜。
宋朝《湘山野录》中记载:冲晦处士李退夫,古怪矫情。他曾带着一个儿子游学京师,租住在北郊外,边耕种边读书。
有一天,老园丁请求播撒香菜种子。按风俗,播撒香菜种子时,主人必须口里念着黄色下流话,菜才会长得茂盛。
退夫本来就是个读书人。这种话哪里说得出口啊实在是难为他了。
他手里拿着菜籽,一边撒一边低声轻诵:“夫妇之道,人伦之性;夫妇之道,人伦之性。”他就这么一直碎碎念。
种子还没有播撒完,就有客人来了。他只好停下来交代儿子完成余下的工作。
这儿子更加说不出口,他拿着剩下的菜籽,一边撒一边念叨:我家大人已经说过了,我家大人已经告诉过你了!
按播香菜种子时应该讲下流话,最好是夫妇性事的那种,这其实是原始的生殖崇拜。
道理很简单:人类的交嫌、怀孕、生产,与植物的受粉、开花、结果,两者之间联系紧密,人类这么拼,就是想让植物长得茂盛些。
清朝李渔的《闲情偶寄》中,也有关于杏树的记载:“种杏不实者,以处子常系之裙系树上,便结子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