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16来源:历史铺
一般女性在外上厕所的时候都会更注重卫生,加上现在有很多地方基本是马桶式而不是蹲坑式,所以需要进行“先擦后垫”的流程。除去卫生方面,还有关于衣物的繁琐性,女生一般穿的衣物要比男性复杂,比如像裙子、连体裤等会更繁琐。而且,女性小便时是在蹲位上进行,在公共场合每个蹲位都属于相对独立的空间,在里面也没有什么压力。因此,每位女性上厕所的平均时间,要比男性长出许多。
另外,女生生理期每个月都会如期而至,上厕所的次数和时间也会增加,再加上以上的一些必要的流程,一般女生上厕所时间一般会在大概5-10分钟左右,而男生通常进去不到2分钟就出来了,所以女厕所想不排队都难。
男性在小便时,表现得更为随意和自由,流程比较简单,半脱裤子或者把裤子前面的拉链拉开就可以,有时为了赶时间,事后可以连手都不用洗。而且男性的尿道比较长,而且括约肌比较发达,因此憋尿的能力普遍要强于女性,所以一天平均下来,需要上厕所特别是小便的次数,女性总体要比男性多。
还有就是一般的商场、学校或者景区内的厕所,男女厕的空间面积基本上差不多,或者说女厕面积还要小一些。男厕和女厕在设计上,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男厕里面有专门的小便池。小便池属于厕内开放式的,一方面能够增加同时如厕的人数,另一方面由于小便所需时间较短,在开放式的压力之下,如厕完成的人一般都会主动避让到一边,留给其他急需的人;而急需要小便的人,也能一打眼就能看到哪个小便池前面没有人,因此在以上两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男厕内人群的流动速度会非常快。
女性如厕难这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1、首先最直接的,既然是女厕所坑位少惹的祸,那么增加坑位数量便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了。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早有建议,人流集中场所,女厕男厕坑位应当不少于2:1。
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也能切身体会到,对于这项建议的施行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好消息是,2021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提起审议,明确规定女性厕位应多于男性厕位,且合理配建母婴室等公共设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大女性朋友总终能实现“厕所自由”。
2、试建无性别厕所。
“无性别”厕所是指男女老少皆可使用的厕所,其不但解决了女厕门口排长队,男厕空空如也的问题,提高了厕位的利用率,更解决了家长带异性孩子上厕所尴尬的问题。
看起来,这个解决方法似乎是很完美的,然而就我国目前大众接受度而言,“无性别”厕所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尴尬与不舒适。
虽然“无性别”厕所有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它的出现仍不失为体现中国社会进步的一项标志。
它的出现,不仅是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是对老弱病残、少数群体的关怀。无性别厕所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杰克.西姆曾说:厕所是文明的标尺,也是国家发展的注脚。
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女性如厕的时间也就更长,这是正常的。
女厕所总排长队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正反应了我们的基建确实存在不足,这同样是正常的。随着我们不断发展,未来的某一天或许该现象就会发生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