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2访问:20来源:历史铺
恩港斋:系景颇族大山语,载瓦语称“歇糯”,译成汉语为“盾牌舞”,是景颇族传统丧葬舞蹈之一,有威望的老人死后跳。跳舞人数4人,舞者一律左手持盾牌,右手握一把长刀,4人对舞。先于死者家室内起舞,从房内一直跳到场院,不断挥舞长刀左劈右砍,意为替亡魂撵鬼开路,每舞上一段时间,要放一阵火药枪,以助声势。金斋斋:“金斋斋”系景颇语,是景颇族最高规格的丧葬舞蹈,寨子里德高望重的高寿老人正常病故后,方为其跳“金斋斋”。该舞只在丧事最后一天跳,参舞人数二人或八人不等。舞者全身赤裸,仅用野藤树叶围系于腰部,头戴面具,身体及四肢的裸露部位均用黑、白涂料绘满花纹,装扮成雌雄二性,舞时双手持一木棍,也有的持铁质或木质长矛,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刀舞:景颇族民间舞蹈。有“拳嘎”和“摆拳嘎”两类,“拳嘎”重于武术形式,步伐稳健扎实,舞姿低矮,劈砍有力,进退攻防均有很强的实战性。“摆拳嘎”意为刀花,舞步较“拳嘎”轻盈灵活,运刀轻快,多腕花,注重表演情感的搭配,动作流畅优美,情趣欢快。有单人单刀、单人双刀、集体刀舞等多种形式。景颇族民间舞蹈在经历很长的原始时期后,随着景颇族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在和邻近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相互影响下,相应的也有所发展。不过这种发展演变多侧重于内容方面,在原有的艺术形式上加进了新的内容,如现在的格本歌、整歌中的农业生产和建房内容,反映的是景颇族社会进入初期农业社会的生产情况。
景颇族对外来文化既善于吸收也善于消化,南迁之后和当地的傣族、傈僳族、汉族等接触,他们不断吸收外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用以丰富自己的民间舞蹈。整歌就是吸收借鉴了傣族的象脚鼓,而溶合到本民族舞蹈中,创造出景颇族风格特色的“象脚鼓舞”。叮歌则是吸收了傈僳族的“弦子舞”,融合景颇族自己的内容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