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考生文章
  • 古代考生进京赶考需长途跋涉,朝廷如何保证他们的安全?

    古代考生参加科举,如果住的地方离考点比较远,可能需要提前数月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才能赶上考试。而最令人担心的一个问题,除了路不好走以外,那就是如何保证行程中的安全。这些考生

  • 唐朝考生写玄幻小说给考官留好印象

    考生写小说,显摆一下文笔,争取留个好印象,这样的稀罕事在唐朝发生过。唐朝人考进士,先参加礼部试,这种考试是不糊名的;考上进士后,还得参加吏部主持的释褐试,通过这一关之后,才能有资格成为正式官员。所谓释褐,就是脱掉粗布衣服,换上官服。而释褐试

  • 清朝考生竞争出损招:放鞭炮让对手考前睡不着

    翁同��,光绪皇帝的老师,咸丰六年(1856年)殿试一甲一名,也就是常说的状元,当时才26岁,可谓少年得志,然而,翁老师当年逐鹿科举考场,却也有些狗血的故事。

  • 为能“朱书题名”古代人给科举考生送猪蹄

    秋季贴秋膘,猪蹄是种好材料,它在古代又叫元蹄。虽说有人感觉猪蹄比较油腻,但事实上,其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很多。秋季干燥,很多人会出现皮肤干瘪起皱、缺乏弹性和韧性的现象,吃猪蹄很有帮助。此外,对于经常性的四肢疲乏、腿部抽

  • 古代科举作弊:考生用老鼠须写作弊奇书

    科举考试绝对是古人改变命运的时刻,若是榜上有名,真可谓鲤鱼跃龙门一步高升了。可这机会也不是人人都能把握住的,怎么办呢?于是,生出了五花八门的作弊“奇招”。就这样,一场作弊与反作弊的攻坚战拉开了帷幕。

  • 揭秘古代科考最老考生:乾隆感动称“俱加赏赐”

    古代“科考”是万里挑一,出类拔萃。那些矢志不渝地参加科举考试的古人,不乏胸怀大志,但无疑也有大把人希望一举成名后踏上仕途,升官发财。本文揭秘古代科举考生年龄最大的多少岁,考试失利是否可以&ld

  • 古代年龄最大的“考生”是多少岁?

    全国有912万考生参加的2013年度高考,昨天落下帷幕。很多人将如今的高考比喻为古代的科举考试,其实,“高考”和“科考”可谓“差之一字,谬以

  • 古代考生考后饮食:莲子银耳汤 核桃

    古代的学子们,考完科举后,怎么调理自己的饮食呢?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鱼跃龙门,飞黄腾达。而且,科举并非年年有,录取名额又少,古代科举的竞争,可比现在的高考激烈得多了。更有甚者,科举往往要连着好几天,吃喝拉撒全在考场内,强度之大可

  • 探秘古代科举考生如何作弊?考篮暗藏秘密夹层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开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后一次进士考试止,存在了近1300年。

  • 探秘古代科举考生如何作弊?考篮暗藏秘密夹层

    2023-06-16  “没想到,古代人考试也会作弊,把‘小抄’夹带在这个考篮内。不知道如果被抓到,会受到什么处罚?”  上周六,是第9个“文化遗产日”,在位于金华

  • 古代考生考后饮食:莲子银耳汤 核桃

    2023-06-16  古代的学子们,考完科举后,怎么调理自己的饮食呢?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鱼跃龙门,飞黄腾达。而且,科举并非年年有,录取名额又少,古代科举

  • 古代年龄最大的“考生”是多少岁?

    2023-06-16  全国有912万考生参加的2013年度高考,昨天落下帷幕。很多人将如今的高考比喻为古代的科举考试,其实,“高考”和“科考”可谓“差之一字,谬以千

  • 揭秘古代科考最老考生:乾隆感动称“俱加赏赐”

    2023-06-16状元图考  古代“科考”是万里挑一,出类拔萃。那些矢志不渝地参加科举考试的古人,不乏胸怀大志,但无疑也有大把人希望一举成名后踏上仕途,升官发

  • 古代科举作弊:考生用老鼠须写作弊奇书

    2023-06-16写在衣服上的科举夹带  科举考试绝对是古人改变命运的时刻,若是榜上有名,真可谓鲤鱼跃龙门一步高升了。可这机会也不是人人都能把握住的,怎么办

  • 2020文科考生收藏,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附中国朝代歌)

    2023-08-03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附注: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

  • 清朝考官用鼻烟壶决定考生成绩以致乌龙事件闹不停

    2023-06-16  研究历史,一定要重视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历史当事人亲手写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一定公正客观,但是,它具备感性的特质,至少让我们可以探究到当事人想

  • 高考数学作弊考生成绩无效,古代科举作弊会受到什么惩罚?_古代科考作弊第一人

    <br >高考数学考试结束不久,网上就开始流传一些截图,而截图显示,一个人在晒出多张关于数学试题的图片,而后发现该图就是今年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的内容,因此有关部门表示该学生数学成绩无效,同时该考

  • 清朝最倒霉考生遇到奇葩考官,弄丢试卷名落孙山!

    对于古代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参加科举考试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也是最公平的机会。毕竟,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如果考生遇到奇葩考官,他们就得抓狂了——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都得跪

  • 清朝最任性的考生:考卷末尾涂了八个大字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科举考试之中却有可能出现例外的局面,而这个例外便是骆成骧,此人可以称得上是清朝最任性的考生,在考卷末尾写下8个大字,最后却因此意外当上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