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五大日记”记了什么——读《翁心存日记》"><head ><body><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3 align=c
清代满文日记《闲窗录梦》汉译本出版"><head ><body><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3 align=center
震惊世界的《安妮日记》,是一位在二战期间,一位犹太小姑娘所写下来的日记。日记中透露着当时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及很多关于二战期间不为人知的故事。在原先历史学家研究安妮
对研究者来说,能发现新史料当然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特别是蒋介石日记,我找了好多年!80年代,我发现南京收藏的蒋介石日记摘抄本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后,就很想知道原本在何处,最初我担心这些日记会因年代久远丢失,我到台湾后也多次打听,台湾的学者表示,
宋氏三姐妹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无论是孙夫人宋庆龄、蒋夫人宋美龄还是孔夫人宋霭龄,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舆论关注。因为独特的身世、特殊的姻亲关系,姐妹三人与蒋介石的关系也比较特殊。胡佛研究所蒋介石日记的公布,使人们可以从他的内心独白中窥探出他
《吴宓日记》起自1910年,止于1974年,前后历经半个世纪。其中前十册记录了他1910年至1948年的优裕、华丽、纷繁的生活,于1998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留美,与陈寅恪及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创办
他最后用以说服自己的理由,在日记中写得很明白,即:……政府至此威信扫地,纲纪荡然,人心背离,道德沦亡,尤其本党老者亦乘机压迫,旧恶图报,形势至此,无以为国,虽然救民负责亦不可得矣。那意思很清楚,就
法国男子让-马里耶·洛雷一直相信自己是德国纳粹头子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私生子,却遭到不少人质疑。然而在他去世多年后的今天,一本英国二战老兵的日记为他的说法提供了证据。
被誉为“民主先生和自由男神”(唐德刚语)的胡适,曾主张作为一个具有现代知识的人,就需要有几个女友,因为男女之间在观察处理事物、性情陶冶方面常有互相弥补的益处云云。他在1918年4月5日由北平写给家乡母
胡适留学时写下一本日记,内中颇为有趣:“二月廿日:连日似太忙碌,昨夜遗精,颇以为患。今日访医,询之,云无害也。四月九日:至沈君处打牌,十二时始归。四月廿九日:天时骤暖至八十度以上,不能读书,与沈、陈诸君打纸牌,又与刘、侯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
中日秘密谈判可以说是抗战期间最诡异的事件,这不仅表现在中日双方,而且也表现在中国内部。蒋介石屡屡对孔祥熙的谋和活动加以阻遏,但是,蒋介石本人又亲自掌控过几次对日秘密谈判。
日记,可能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个人化的,也是最具温度的性情表达。对日记的偏爱,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最具私密性的倾吐,也是一群人对这个人最直接最深入的心灵触摸。有一些人的日记是可以当成口述历史(心灵史)来读的。历史上,有不少人的日记都曾引起后人热
日记,可能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个人化的,也是最具温度的性情表达。对日记的偏爱,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最具私密性的倾吐,也是一群人对这个人最直接最深入的心灵触摸。有一些人的日记是可以当成口述历史(心灵史)来读的。历史上,有不少人的日记都曾引起后人热
因为蒋介石的日记,一个曾经鲜活的个体,以来无影去无踪的方式,在历史的记载上一闪而过。我们已很难了解,这位李子青准确的出身和身份,和蒋介石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会令蒋在垂暮之年,仍念念难忘。
蒋介石少时的理想是游历欧美,“十月革命”后,开始学习俄文。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访学时,曾见过蒋介石写的俄文单词,很是工整。他曾经留学日本,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日本也很流行,并兴起了一股空想社会主义的热潮,叫
孙中山1912年1月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4日,临时参议院召集会议,接受了孙中山的辞职咨文,并专门审议了定都一事。然而议会选举的结果却让孙中山大为失望。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继任第二任民国总统,首都顺其自然地移至了袁世凯